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发展现状 | 第9页 |
1.1.2 国内世园会会后园区利用状况 | 第9-10页 |
1.1.3 会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1.3.1 世园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 第12-13页 |
1.3.2 世园会园区的空间设计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世界园艺博览会概述 | 第16-34页 |
2.1 世园会概念综述 | 第16-19页 |
2.1.1 世界园艺博览会概念 | 第16页 |
2.1.2 博览会分类 | 第16-18页 |
2.1.3 世界园艺博览会发展历史 | 第18页 |
2.1.4 世园会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 第18-19页 |
2.2 世园会园区空间的特点 | 第19-21页 |
2.2.1 展示性 | 第19-20页 |
2.2.2 事件性 | 第20页 |
2.2.3 临时性 | 第20页 |
2.2.4 可持续性 | 第20-21页 |
2.3 国外世园会可持续发展案例 | 第21-32页 |
2.3.1 德国世界园艺博览会 | 第21-26页 |
2.3.2 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 | 第26-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世园会园区空间设计的概述 | 第34-40页 |
3.1 园区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4页 |
3.2 园区空间与城市空间 | 第34-35页 |
3.3 园区空间的结构与个性 | 第35页 |
3.4 园区的空间意象 | 第35-38页 |
3.4.1 园区空间的可读性 | 第35-36页 |
3.4.2 园区空间可以塑造意境 | 第36-37页 |
3.4.3 园区空间的元素 | 第37-38页 |
3.5 园区空间设计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4章 世园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调研 | 第40-52页 |
4.1 国内世园会案例调研 | 第40-44页 |
4.1.1 2006沈阳世园会调研 | 第40-42页 |
4.1.2 2011西安世园会调研 | 第42-44页 |
4.2 园区空间元素调研 | 第44-52页 |
4.2.1 园区空间对道路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2 园区空间对区域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3 园区空间对节点的影响 | 第47-49页 |
4.2.4 园区空间对地标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5 园区空间对边界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5章 基于案例调研的世园会园区空间设计研究 | 第52-64页 |
5.1 园区空间设计对城市的影响 | 第52-53页 |
5.1.1 推进城市新区开发 | 第52页 |
5.1.2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 第52页 |
5.1.3 修复城市伤痕 | 第52-53页 |
5.2 园区空间设计中的元素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53-60页 |
5.2.1 园路 | 第53-54页 |
5.2.2 边界 | 第54-55页 |
5.2.3 区域 | 第55-56页 |
5.2.4 节点 | 第56-57页 |
5.2.5 地标塔 | 第57-58页 |
5.2.6 元素的相互关系 | 第58-59页 |
5.2.7 变化中的园区空间 | 第59-60页 |
5.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空间设计策略 | 第60-64页 |
5.3.1 园区空间的选址原则 | 第60-61页 |
5.3.2 园区空间的布局原则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4-66页 |
6.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空间设计研究综述 | 第64-65页 |
6.2 思考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图标目录 | 第68-71页 |
附录1 北京世园会园区滨水空间设计 | 第71-74页 |
1 基地分析 | 第71-72页 |
2 设计过程 | 第72页 |
3 园区空间元素分析 | 第72-73页 |
4 园区平面图 | 第73页 |
5 空间意向分层设计图 | 第73-74页 |
6 空间意向形成图 | 第74页 |
7 鸟瞰图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