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12页 |
1.3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 | 第12-14页 |
1.4 吸附的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1.5 影响吸附实验的主要因素 | 第15-17页 |
1.5.1 pH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15页 |
1.5.2 固液比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15页 |
1.5.3 离子强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15-16页 |
1.5.4 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16页 |
1.5.5 吸附动力学 | 第16-17页 |
1.5.6 吸附等温线 | 第17页 |
1.6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改性 | 第17-20页 |
1.7 丙烯腈与偕胺肟基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丙烯腈修饰的羟基磷灰石对溶液中UO_2~(2+)和Th~(4+)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24-47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4 溶液配制 | 第26-27页 |
2.5 UO_2~(2+)和Th~(4+)的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2.5.1 UO_2~(2+)和Th~(4+)的测量 | 第27页 |
2.5.2 UO_2~(2+)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2.5.3 Th~(4+)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页 |
2.6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2.6.1 吸附剂的合成 | 第28-29页 |
2.6.2 吸附流程 | 第29页 |
2.7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45页 |
2.7.1 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2.7.1.1 红外光谱 | 第29-30页 |
2.7.1.2 扫描电镜图 | 第30-31页 |
2.7.1.3 X-射线衍射图 | 第31-32页 |
2.7.1.4 热重分析 | 第32-33页 |
2.7.2 吸附结果及讨论 | 第33-43页 |
2.7.2.1 pH对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33-35页 |
2.7.2.2 固液比对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35-36页 |
2.7.2.3 离子强度对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36-37页 |
2.7.2.4 UO_2~(2+)和Th~(4+)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37-38页 |
2.7.2.5 震荡时间对吸附行为的研究和吸附动力学拟合 | 第38-40页 |
2.7.2.6 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热力学模型及热力学函数拟合 | 第40-42页 |
2.7.2.7 解吸 | 第42页 |
2.7.2.8 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实验 | 第42-43页 |
2.7.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偕胺肟基修饰的羟基磷灰石对溶液中UO_2~(2+)的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47-61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3.3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3.4 溶液配制 | 第48页 |
3.5 UO_2~(2+)的分析方法 | 第48页 |
3.6 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3.6.1 合成步骤 | 第48-49页 |
3.6.2 吸附流程 | 第49页 |
3.7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7.1 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3.7.1.1 红外光谱 | 第49-50页 |
3.7.1.2 扫描电镜 | 第50-51页 |
3.7.1.3 X-射线衍射光谱图 | 第51页 |
3.7.2 吸附结果及讨论 | 第51-58页 |
3.7.2.1 pH对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51-53页 |
3.7.2.2 固液比对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53页 |
3.7.2.3 离子强度对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53-54页 |
3.7.2.4 震荡时间对吸附行为的研究和吸附动力学拟合 | 第54-55页 |
3.7.2.5 温度对吸附行为的研究、热力学模型及热力学函数拟合 | 第55-57页 |
3.7.2.6 解吸 | 第57页 |
3.7.2.7 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实验 | 第57-58页 |
3.7.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4.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1页 |
4.2 展望 | 第61-6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