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汽—液相平衡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1-14页
前言第14-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42页
    1.1 汽-液相平衡计算的意义和方法第16-18页
        1.1.1 汽-液相平衡计算在化工中的作用和意义第16-17页
        1.1.2 相平衡分类第17-18页
        1.1.3 汽-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第18页
    1.2 基团贡献法在汽-液相平衡计算中的应用第18-26页
        1.2.1 基团贡献法预测汽-液相平衡的原理第18-19页
        1.2.2 基于基团贡献的活度系数模型基团划分第19-20页
        1.2.3 基于基团贡献的汽-液相平衡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0-26页
        1.2.4 优点及局限性第26页
    1.3 状态方程法在汽-液相平衡计算中的应用第26-30页
        1.3.1 状态方程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1.3.2 混合规则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1.3.3 优点及局限性第30页
    1.4 G~E-EOS模型在汽-液相平衡计算中的应用第30-34页
        1.4.1 G~E-Eo S模型的原理第31页
        1.4.2 G~E-Eo S模型的研究进展第31-34页
        1.4.3 优点及局限性第34页
    1.5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物性估算方法第34-39页
        1.5.1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估算物性的原理第34-35页
        1.5.2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临界性质估算方法第35-37页
        1.5.3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正常沸点估算方法第37-38页
        1.5.4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汽-液相平衡预测方法第38页
        1.5.5 优点及局限性第38-39页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9-42页
2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活度系数模型的建立第42-67页
    2.1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活度系数模型的提出思想第42-43页
    2.2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活度系数模型的基团的划分第43页
    2.3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活度系数模型的方程确定第43-45页
    2.4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活度系数模型的参数确定第45-60页
        2.4.1 元素和化学键的体积和表面积参数的确定第45-47页
        2.4.2 交互作用参数的确定第47-60页
    2.5 与其它基于基团贡献的活度系数模型的参数比较第60-66页
        2.5.1 ASOG模型参数第61页
        2.5.2 UNIFAC原始模型参数第61-62页
        2.5.3 UNIFAC模型(2003)参数第62-63页
        2.5.4 UNIFAC(Dortmund)修正模型参数第63-64页
        2.5.5 UNIFAC(Lyngby)修正模型参数第64-65页
        2.5.6 参数缺失情况比较第65-66页
    2.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3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活度系数模型评价第67-108页
    3.1 评价方法第67-70页
        3.1.1 评价数据的来源第67页
        3.1.2 汽-液相平衡预测计算方法第67-69页
        3.1.3 评价方法第69-70页
    3.2 参与参数回归的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的预测第70-74页
    3.3 未参与参数回归的二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的预测及结果第74-99页
        3.3.1 UNICAC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第74页
        3.3.2 其它基团贡献活度系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第74-92页
        3.3.3 结果对比及分析第92-99页
    3.4 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的预测及结果第99-106页
        3.4.1 UNICAC预测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第99-102页
        3.4.2 与其它活度系数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第102-106页
        3.4.3 结果对比及分析第106页
    3.5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4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S模型的建立第108-114页
    4.1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S模型的提出思想第108-109页
    4.2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S模型的参考态压力和状态方程的选择第109-110页
        4.2.1 参考态压力选择第109页
        4.2.2 状态方程选择第109-110页
    4.3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S模型的推导第110-111页
    4.4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S模型的参数确定第111-112页
    4.5 不同的混合规则比较第112页
    4.6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5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S模型评价第114-133页
    5.1 评价方法第114页
    5.2 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的预测及结果第114-123页
        5.2.1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 S模型预测中低压下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第114-120页
        5.2.2 其它活度系数模型的预测结果第120页
        5.2.3 结果对比及分析第120-123页
    5.3 高压下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的预测结果第123-126页
        5.3.1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 S模型预测高压下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第123-124页
        5.3.2 其它基团贡献活度系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第124-126页
        5.3.3 结果对比及分析第126页
    5.4 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的预测及结果第126-131页
        5.4.1 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G~E-Eo S模型预测中低压下三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第126-131页
        5.4.2 结果对比及分析第131页
    5.5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6 UNICAC模型在环氧丙烷装置精馏单元模拟中的应用第133-154页
    6.1 环氧丙烷装置精馏单元涉及到的组分第133-135页
    6.2 物性方法的确定第135页
    6.3 NRTL模型缺失参数的回归第135-146页
        6.3.1 Aspen Plus中NRTL参数第136页
        6.3.2 利用UNICAC进行汽-液相平衡的预测第136-145页
        6.3.3 NRTL模型缺失参数回归结果第145-146页
    6.4 环氧丙烷装置精馏单元模拟第146-149页
        6.4.1 环氧丙烷装置精馏单元流程简述第146-148页
        6.4.2 单元模块的选取及设定第148-149页
        6.4.3 流股断裂和收敛方法的选择第149页
    6.5 环氧丙烷装置精馏单元模拟结果第149-152页
    6.6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结论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4页
附录第164-225页
致谢第225-22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26-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导量子电路中三能级系统的量子相干调控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分形理论的图像加密、检索和分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