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女性·尊重·规划--基于女性视角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探索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5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5.1 文献综述法第13页
        1.5.2 问卷调查法第13页
        1.5.3 深入访谈法第13页
        1.5.4 对比分析法第13页
        1.5.5 数据统计分析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第15-28页
    2.1 研究综述第15-18页
        2.1.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5-16页
        2.1.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第16-18页
        2.1.3 小结第18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2.2.1 性别第18-19页
        2.2.2 女性第19页
        2.2.3 女性主义第19-20页
        2.2.4 女性视角第20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8页
        2.3.1 性别差异第20-22页
        2.3.2 女性与规划设计第22页
        2.3.3 女性主义规划理论第22-25页
        2.3.4 需求理论第25-28页
第三章 城市女性需求分析第28-62页
    3.1 城市发展过程中女性需求层次的演化第28-30页
        3.1.1 古代社会——附属性需求第28页
        3.1.2 近现代社会——生存性需求第28-29页
        3.1.3 现代社会——基本性需求第29页
        3.1.4 当代社会—多样性需求第29页
        3.1.5 小结第29-30页
    3.2 两性需求差异分析第30-62页
        3.2.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第30-31页
        3.2.2 差异认知度分析第31-45页
        3.2.3 居住行为特征及需求第45-50页
        3.2.4 交通行为特征及需求第50-54页
        3.2.5 就业行为特征及需求第54-57页
        3.2.6 游憩行为特征及需求第57-61页
        3.2.7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女性视角规划设计缺失分析第62-78页
    4.1 女性视角的传统规划理念解读第62-65页
        4.1.1 古希腊时期:人本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主义规划第62-63页
        4.1.2 古罗马时期:强调人工秩序的现实主义规划第63页
        4.1.3 中世纪时期:景观亲切宜人的自然非干预规划第63页
        4.1.4 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宏伟壮丽的中央集权规划第63-64页
        4.1.5 绝对君权时期:崇尚王权至上的古典主义规划第64页
        4.1.6 资本主义时期:人与环境协调的人本主义规划第64页
        4.1.7 1900年代至二战前:理性与功能主导的现代主义规划第64页
        4.1.8 战后至1960年代:以问题为导向的实用主义规划第64-65页
        4.1.9 1970至1980年代:关注人本的后现代主义规划第65页
        4.1.10 1990年代以后:倡导可持续的以人为本规划第65页
    4.2 现行规划设计实践分析第65-76页
        4.2.1 规划标准规范第65-66页
        4.2.2 规划师意识第66-72页
        4.2.3 居住空间规划设计分析第72-73页
        4.2.4 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分析第73-74页
        4.2.5 就业空间规划设计分析第74-75页
        4.2.6 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分析第75-76页
    4.3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尊重女性需求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探索第78-89页
    5.1 总体规划层面第78-81页
        5.1.1 规划标准规范的人文化第78页
        5.1.2 城市职能性质的特色化第78-79页
        5.1.3 城市发展模式的紧凑化第79页
        5.1.4 城市用地结构的混合化第79页
        5.1.5 交通体系规划的人性化第79-81页
        5.1.6 用地布局规划的便利化第81页
        5.1.7 设施布局规划的合理化第81页
        5.1.8 规划公众参与的积极化第81页
    5.2 详细规划层面第81-84页
        5.2.1 交通设施配置的便捷化第82页
        5.2.2 居住空间规划的交流化第82-83页
        5.2.3 公共空间规划的安全化第83页
        5.2.4 景观风貌规划的独特化第83-84页
    5.3 城市设计层面第84-88页
        5.3.1 城市形象定位的品牌化第84页
        5.3.2 公用设施配置的关怀化第84-86页
        5.3.3 城市路标识别的醒目化第86-87页
        5.3.4 环境空间设计的精致化第87-88页
    5.4 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6.1 主要结论第89-90页
    6.2 尝试创新第90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附录一 城市生活居民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第94-99页
附录二 规划行业尊重女性需求意识程度调查问卷第99-101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英语学习者辅音习得的僵化倾向性研究--检验选择性僵化假说
下一篇:碳微球基双极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