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2章 插画设计概述 | 第9-12页 |
2.1 插画设计的概念 | 第9页 |
2.2 插画设计的类别 | 第9-10页 |
2.3 插画设计的未来倾向 | 第10页 |
2.4 插画设计的作用 | 第10-12页 |
第3章 汉字艺术概述 | 第12-22页 |
3.1 汉字艺术的概念 | 第12-13页 |
3.2 原始图画符号时期的汉字 | 第13-14页 |
3.3 民间汉字艺术 | 第14-18页 |
3.3.1 民间汉字艺术概述 | 第14-16页 |
3.3.2 民间汉字艺术的类别 | 第16-18页 |
3.3.2.1 填加字 | 第16页 |
3.3.2.2 添饰字 | 第16页 |
3.3.2.3 组画成字 | 第16页 |
3.3.2.4 组字成画 | 第16页 |
3.3.2.5 巧借笔画 | 第16-17页 |
3.3.2.6 复合字 | 第17页 |
3.3.2.7 板书 | 第17页 |
3.3.2.8 剪字 | 第17-18页 |
3.4 现代汉字字体设计 | 第18-19页 |
3.5 当代汉字艺术 | 第19-22页 |
第4章 书画同源 | 第22-26页 |
4.1 书画同源的概念 | 第22页 |
4.2 书画同“起”源 | 第22-23页 |
4.3 书画同“形”源 | 第23-2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5章 关于插画设计中汉字艺术的应用 | 第26-49页 |
5.1 汉字书法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 第26-37页 |
5.1.1 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 第26-32页 |
5.1.2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对抽象艺术的预感 | 第32-33页 |
5.1.3 抽象与至上主义 | 第33-36页 |
5.1.4 抽象表现主义 | 第36-37页 |
5.2 西方现当代艺术对汉字艺术的影响 | 第37-49页 |
5.2.1 概况 | 第37-39页 |
5.2.2 以艺术大师克利和米罗为例看插画设计中汉字艺术应用的可能性 | 第39-49页 |
5.2.2.1 以克利为例 | 第39-44页 |
5.2.2.2 以米罗为例 | 第44-49页 |
第6章 插画设计中汉字艺术应用的尝试 | 第49-55页 |
6.1 从“形”的角度 | 第49-50页 |
6.2 从“意”的角度 | 第50-53页 |
6.2.1 意象和意象思维 | 第50-51页 |
6.2.2 意象思维在插画中的应用 | 第51-53页 |
6.3 从笔墨的角度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