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数值模拟及其对近岸桥梁上部结构波浪力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海啸生成、传播和近岸爬高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海啸生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海啸传播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海啸爬高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 海啸对近岸桥梁的作用力研究 | 第22-27页 |
1.3.1 桥梁波浪力的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1.3.2 桥梁波浪力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 第24-26页 |
1.3.3 海啸对桥梁上部结构作用力抑制研究 | 第26-27页 |
1.4 本文研究课题来源 | 第27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快速海啸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9-5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COMCOT模型简介 | 第29-33页 |
2.2.1 线性模型 | 第29-32页 |
2.2.2 COMCOT网格嵌套系统介绍 | 第32-33页 |
2.3 显式数值算法 | 第33-47页 |
2.3.1 显式数值算法的推导过程 | 第33-38页 |
2.3.2 色散性数值算法的推导 | 第38-41页 |
2.3.3 显式数值算法的稳定性 | 第41-42页 |
2.3.4 网格嵌套系统及数值模拟步骤 | 第42-47页 |
2.4 显式数值模型和色散性算法的验证 | 第47-58页 |
2.4.1 显式数值算法的验证 | 第47-52页 |
2.4.2 色散性算法的验证 | 第52-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3章 显式数值算法的色散改进 | 第59-84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改进色散数值算法的推导 | 第59-70页 |
3.2.1 考虑色散海啸传播的控制方程 | 第59-61页 |
3.2.2 改进显式算法的推导 | 第61-65页 |
3.2.3 算法的稳定性分析和参数的推导 | 第65-69页 |
3.2.4 将算法推广到缓慢变化地势 | 第69-70页 |
3.3 数值算法的验证 | 第70-82页 |
3.3.1 常水深条件下算法的验证 | 第72-76页 |
3.3.2 变水深条件下算法的验证 | 第76-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4章 海啸对桥梁上部结构波浪力的试验研究 | 第84-101页 |
4.1 引言 | 第84页 |
4.2 孤立波对桥梁上部结构的作用力 | 第84-95页 |
4.2.1 试验装置和工况设置 | 第84-87页 |
4.2.2 孤立波造波 | 第87-91页 |
4.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1-95页 |
4.3 桥梁上部结构波浪力的抑制研究 | 第95-100页 |
4.3.1 试验设置 | 第96-97页 |
4.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7-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海啸对桥梁上部结构波浪力的数值研究 | 第101-130页 |
5.1 引言 | 第101页 |
5.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6页 |
5.3 桥梁所受波浪力的数值结果分析 | 第106-117页 |
5.3.1 二维与三维数值结果对比 | 第106-108页 |
5.3.2 数值波浪力的验证 | 第108-113页 |
5.3.3 流场分析 | 第113-117页 |
5.4 桥梁波浪力抑制方法 | 第117-125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125-12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个人简历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