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机车信息监测记录系统的概述 | 第10页 |
1.2 机车信息监测记录系统的现状 | 第10-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4-24页 |
2.1 系统总体设计概述 | 第14页 |
2.2 机车信息监测记录系统需求分析 | 第14-15页 |
2.2.1 机车车载监测、控制设备的需求 | 第14-15页 |
2.2.2 用户使用需求 | 第15页 |
2.2.3 运行环境需求 | 第15页 |
2.3 机车信息监测记录系统设计方案 | 第15-23页 |
2.3.1 机车车载监测、控制设备分析 | 第15-18页 |
2.3.2 系统通信设计 | 第18-20页 |
2.3.3 CAN总线通信需求 | 第20页 |
2.3.4 CAN总线传输信息分类 | 第20-21页 |
2.3.5 以太网通信需求 | 第21页 |
2.3.6 通信信息分类 | 第21-22页 |
2.3.7 系统框架设计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24-37页 |
3.1 硬件设计概述 | 第24-25页 |
3.2 电源供电 | 第25-26页 |
3.3 DSP处理器 | 第26-29页 |
3.4 FPGA芯片 | 第29-30页 |
3.5 数据存储 | 第30-31页 |
3.6 USB电路 | 第31-32页 |
3.7 CAN通信电路 | 第32-34页 |
3.8 以太网电路 | 第34-3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 第37-66页 |
4.1 CAN总线性能分析 | 第37-62页 |
4.1.1 通信协议概述 | 第37页 |
4.1.2 CAN总线协议的物理层 | 第37-40页 |
4.1.3 CAN总线协议的数据链路层 | 第40-47页 |
4.1.4 CAN总线性能优化 | 第47-48页 |
4.1.5 CANopen协议分析 | 第48-55页 |
4.1.6 应用层协议的制定 | 第55-61页 |
4.1.7 通信流程 | 第61-62页 |
4.2 以太网通信 | 第62-65页 |
4.2.1 以太网协议分析 | 第62页 |
4.2.2 以太网通信协议概述 | 第62-63页 |
4.2.3 应用层协议的制定 | 第63-64页 |
4.2.4 传输层协议的确定 | 第64页 |
4.2.5 IP地址与端口号分配 | 第64页 |
4.2.6 系统通信设计 | 第64-65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第5章 软件设计方案 | 第66-77页 |
5.1 CAN通信程序 | 第66-73页 |
5.1.1 SJA1000模块的初始化 | 第66-67页 |
5.1.2 CANopen协议栈初始化程序 | 第67-69页 |
5.1.3 CANopen协议栈运行 | 第69-72页 |
5.1.4 SJA1000发送接收报文 | 第72-73页 |
5.2 以太网通信程序 | 第73-76页 |
5.2.1 初始化程序(En_InitW5200()) | 第73页 |
5.2.2 运行程序 | 第73-76页 |
5.3 USB数据转储 | 第76页 |
5.3.1 初始化程序(mInitCH376Host()) | 第76页 |
5.3.2 运行程序 | 第76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第6章 设计测试与论证 | 第77-84页 |
6.1 测试方案 | 第77页 |
6.2 以太网通信功能与数据转储功能测试 | 第77-79页 |
6.3 CAN总线通信功能的测试 | 第79-8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7.1 总结 | 第84-85页 |
7.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