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短距和垂直升降航空器论文

直升机惯性粒子分离器流道结构型线分析与优化

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气固分离的分类第12-17页
     ·气固重力分离第13页
     ·气固荷电分离第13-14页
     ·气固离心及惯性分离第14-17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17-18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23页
     ·实验研究方法第18-19页
     ·数值计算研究方法第19-23页
第二章 气固两相流基本理论第23-28页
   ·单个固体颗粒受力分析第23-26页
     ·重力第23页
     ·压力梯度力第23页
     ·曳力第23-24页
     ·颗粒旋转时的Magnus 力第24-25页
     ·Saffman 力第25页
     ·虚拟质量力第25页
     ·Basset 力第25-26页
     ·热泳力第26页
   ·碰撞模型第26-27页
     ·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碰撞第26页
     ·颗粒与壁面之间的碰撞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分离器原型的数值计算及实验对比第28-43页
   ·造型软件的介绍第29-31页
     ·造型软件运行环境介绍第29-30页
     ·惯性粒子分离器参数化造型软件第30-31页
   ·气固流场的数学模型第31-35页
     ·气相控制方程第31-34页
     ·颗粒的离散相模型第34-35页
     ·颗粒受力分析及简化第35页
   ·惯性粒子分离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第35-36页
     ·颗粒的分离效率第36页
     ·进气压力损失第36页
     ·清除流量系数第36页
   ·惯性粒子分离器原型的网格划分第36-37页
   ·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第37-38页
   ·惯性粒子分离器内部流场分析第38-39页
   ·分离器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第39-40页
     ·实验装置介绍第39页
     ·实验工况第39-40页
     ·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第40页
   ·惯性粒子分离器内部颗粒运动规律第40-42页
     ·颗粒运动轨迹的分析第40-41页
     ·颗粒分离效率的分析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分离器结构型线对其性能参数的影响第43-63页
   ·参数h-rmax 的影响第43-46页
   ·参数s-rmax 的影响第46-49页
   ·进气流道弯曲度的的影响第49-52页
   ·参数s-ps22 的影响第52-54页
   ·参数s-ps1 的影响第54-56页
   ·参数t-pt 的影响第56-58页
   ·参数t-pt1 的影响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五章 分离器结构型线的优化第63-83页
   ·优化方法的介绍第63-75页
     ·神经网络原理第63-70页
     ·遗传算法原理第70-73页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函数极值寻优第73-75页
   ·优化结果与分离器原型的性能比较第75-81页
     ·流场计算结果的比较第76-79页
     ·颗粒分离效率的比较第79-80页
     ·进气总压损失的比较第80-81页
     ·综合分析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符号说明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环境模拟舱室的热设计、控制分析与降温试验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燃调系统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