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围岩参数反演的隧道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2.1 位移反分析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围岩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隧道工程概况及监控量测 | 第18-32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8-19页 |
2.1.1 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第19页 |
2.1.4 地层岩性 | 第19页 |
2.2 隧道设计 | 第19-20页 |
2.2.1 隧道内轮廓 | 第19-20页 |
2.2.2 支护结构设计 | 第20页 |
2.3 监控量测方案 | 第20-23页 |
2.3.1 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3.2 监控量测的内容 | 第21-23页 |
2.3.3 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 | 第23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29页 |
2.4.1 地表沉降分析 | 第24-26页 |
2.4.2 拱顶沉降分析 | 第26-28页 |
2.4.3 水平收敛分析 | 第28-29页 |
2.5 信息反馈与施工管理机制 | 第29-31页 |
2.5.1 围岩变形管理基准 | 第29-30页 |
2.5.2 鹧鸪山隧道围岩变形与施工管理 | 第30-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隧道围岩正演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 第32-42页 |
3.1 FLAC 3D原理 | 第32-33页 |
3.1.1 数学模型 | 第32页 |
3.1.2 数值方程 | 第32-33页 |
3.1.3 计算流程 | 第33页 |
3.2 模型试验设计 | 第33-37页 |
3.2.1 试验设计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3.2.2 试验设计方案 | 第34-37页 |
3.3 正演模型数值计算 | 第37-41页 |
3.3.1 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3.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3 计算结果 | 第38-39页 |
3.3.4 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围岩参数反演 | 第42-57页 |
4.1 BP神经网络 | 第42-44页 |
4.1.1 BP神经网络原理 | 第42-43页 |
4.1.2 BP神经网络的改进方法 | 第43-44页 |
4.2 BP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 第44-51页 |
4.2.1 隐含层层数的选择 | 第45页 |
4.2.2 输入、输出层节点数的确定 | 第45页 |
4.2.3 隐含层节点数的确定 | 第45-47页 |
4.2.4 传输函数的选取 | 第47-49页 |
4.2.5 训练算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4.2.6 初始权值和阈值的确定 | 第50页 |
4.2.7 学习速率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 BP神经网络围岩的位移反演 | 第51-56页 |
4.3.1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51-53页 |
4.3.2 BP神经网络的检验 | 第53-54页 |
4.3.3 围岩参数反演计算 | 第54-55页 |
4.3.4 反演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基于围岩参数反演的隧道稳定性研究 | 第57-81页 |
5.1 概述 | 第57页 |
5.2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依据 | 第57-58页 |
5.3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58-67页 |
5.3.1 隧道开挖数值分析 | 第58-60页 |
5.3.2 围岩的自稳能力分析 | 第60-63页 |
5.3.3 埋深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63-67页 |
5.4 隧道衬砌结构承载能力分析 | 第67-70页 |
5.5 提高隧道稳定性的措施分析 | 第70-80页 |
5.5.1 开挖方法分析 | 第70-74页 |
5.5.2 开挖进尺分析 | 第74-77页 |
5.5.3 辅助工法分析 | 第77-80页 |
5.6 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 BP神经网络程序编写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