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HTBN复合改性对环氧树脂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2 SMP概述 | 第11-13页 |
1.2.1 SMP及其机理 | 第11-12页 |
1.2.2 SMP模型 | 第12-13页 |
1.3 SMP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 SMEP及SMEPC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5 EPOXY增韧改性研究 | 第14-16页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7-21页 |
2.1 主要原料 | 第1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17-18页 |
2.4 测试方法和分析 | 第18-21页 |
2.4.1 结构物性分析 | 第18-19页 |
2.4.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19页 |
2.4.3 形状记忆效应的表征与测试 | 第19-21页 |
第3章 纯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研究 | 第21-41页 |
3.1 冲击强度分析 | 第21页 |
3.2 冲击断面SEM电镜分析 | 第21-22页 |
3.3 弯曲强度分析 | 第22-23页 |
3.4 FTIR分析 | 第23-24页 |
3.5 热膨胀分析 | 第24-26页 |
3.6 DSC分析 | 第26-27页 |
3.7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 | 第27-38页 |
3.7.1 形状固定率 | 第27页 |
3.7.2 形状回复率 | 第27-28页 |
3.7.3 变形回复次数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3.7.4 松弛时间分析研究 | 第29-38页 |
3.8 弯曲次数对弯曲强度的影响 | 第38页 |
3.9 放置时间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SiO_2粉体增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研究 | 第41-57页 |
4.1 冲击强度分析 | 第41-42页 |
4.2 冲击断面扫描电镜分析 | 第42页 |
4.3 弯曲强度分析 | 第42-44页 |
4.4 FTIR分析 | 第44-45页 |
4.5 热膨胀分析 | 第45-47页 |
4.6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 | 第47-53页 |
4.6.1 形状固定率 | 第47页 |
4.6.2 形状回复率 | 第47页 |
4.6.3 变形回复次数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47-49页 |
4.6.4 松弛时间研究 | 第49-53页 |
4.7 弯曲次数对弯曲强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8 放置时间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54-56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丁腈增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研究 | 第57-72页 |
5.1 冲击强度分析 | 第57-58页 |
5.2 冲击断面扫描电镜图 | 第58-59页 |
5.3 弯曲强度分析 | 第59页 |
5.4 FTIR分析 | 第59-61页 |
5.5 热膨胀分析 | 第61-62页 |
5.6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 | 第62-69页 |
5.6.1 形状固定率 | 第62页 |
5.6.2 形状回复率 | 第62-63页 |
5.6.3 变形回复次数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63-64页 |
5.6.4 松弛时间研究 | 第64-69页 |
5.7 弯曲次数对弯曲强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5.8 放置时间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70-71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三相复合材料固化体系的研究 | 第72-86页 |
6.1 冲击性能实验 | 第72-73页 |
6.2 冲击断面扫描电镜分析 | 第73-74页 |
6.3 弯曲强度分析 | 第74-75页 |
6.4 FTIR分析 | 第75-76页 |
6.5 热膨胀分析 | 第76-77页 |
6.6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 | 第77-83页 |
6.6.1 形状固定率 | 第77页 |
6.6.2 形状回复率 | 第77-78页 |
6.6.3 变形回复次数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78页 |
6.6.4 松弛时间研究 | 第78-83页 |
6.7 弯曲次数对弯曲强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6.8 放置时间对回复时间的影响 | 第84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