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紧急搜查制度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紧急搜查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1-15页 |
| 一、紧急搜查的概念分析 | 第11-12页 |
| (一)紧急搜查的概念 | 第11页 |
| (二)与紧急搜查相关的概念辨析 | 第11-12页 |
| 二、紧急搜查的特征 | 第12-13页 |
| (一)时间的紧迫性 | 第12-13页 |
| (二)事件的突发性 | 第13页 |
| (三)启动的自发性 | 第13页 |
| 三、紧急搜查的分类 | 第13-15页 |
| (一)紧急人身搜查 | 第13-14页 |
| (二)紧急住宅搜查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紧急搜查的正当性 | 第15-21页 |
| 一、紧急搜查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 (一)犯罪控制与保障人权的要求 | 第15-17页 |
| (二)警察的自由裁量权 | 第17-18页 |
| (三)侦查效率的要求 | 第18页 |
| 二、紧急搜查正当性的要求 | 第18-21页 |
| (一)出于情况紧急的需要 | 第19页 |
| (二)依据合理怀疑启动 | 第19-20页 |
| (三)合理搜查的范围 | 第20页 |
| (四)必要的事后监督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我国紧急搜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1-26页 |
| 一、我国紧急搜查的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 (一)关于紧急搜查的目的、对象、范围 | 第21页 |
| (二)关于紧急搜查启动的时间 | 第21页 |
| (三)关于紧急情况的规定 | 第21-22页 |
| (四)有权实施紧急搜查的主体 | 第22页 |
| (五)实施紧急搜查的程序 | 第22-23页 |
| 二、我国紧急搜查的问题分析 | 第23-26页 |
| (一)无可操作性的相关立法 | 第23页 |
| (二)紧急搜查启动的任意性 | 第23-24页 |
| (三)实施紧急搜查时间的任意性 | 第24页 |
| (四)搜查范围的无限制性 | 第24-25页 |
| (五)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性制裁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域外紧急搜查制度考察 | 第26-37页 |
| 一、英美法系紧急搜查制度 | 第26-30页 |
| (一)美国的紧急搜查制度 | 第26-29页 |
| (二)英国的紧急搜查制度 | 第29-30页 |
| 二、大陆法系国家紧急搜查制度 | 第30-34页 |
| (一)德国的紧急搜查制度 | 第30-32页 |
| (二)意大利的紧急搜查制度 | 第32-33页 |
| (三)日本的紧急搜查制度 | 第33-34页 |
| 三、小结 | 第34-37页 |
| 第五章 我国紧急搜查的改革与完善 | 第37-44页 |
| 一、完善紧急搜查制度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 (一)犯罪控制与正当程序的有机统一 | 第37-38页 |
| (二)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保护的要求 | 第38页 |
| (三)规制侦查人员自由裁量权的要求 | 第38页 |
| 二、完善紧急搜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 (一)搜查必要性原则 | 第38-39页 |
| (二)紧急情形原则 | 第39页 |
| (三)法定原则 | 第39-40页 |
| 三、完善紧急搜查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40-44页 |
| (一)独立设置紧急搜查 | 第40页 |
| (二)“紧急情形”的法定化 | 第40-41页 |
| (三)限定紧急搜查的时间与范围 | 第41页 |
| (四)建立事后追认制度 | 第41-42页 |
| (五)完善非法搜查的程序性制裁 | 第42页 |
| (六)完善相对人的权利救济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