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新整理烟田概念 | 第12页 |
1.2 新整理烟田土壤障碍因子 | 第12-15页 |
1.2.1 土壤生物学性状变差 | 第13页 |
1.2.2 土壤养分失衡 | 第13-14页 |
1.2.3 土壤保肥能力变差 | 第14-15页 |
1.3 土壤改良培肥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土壤物理性状改良 | 第15-16页 |
1.3.2 土壤化学性状改良 | 第16-17页 |
1.3.3 土壤生物学性状改良 | 第17-18页 |
1.3.4 土壤耕作制度改良 | 第18-19页 |
1.4 土壤培肥在烟草农业中的机遇与问题 | 第19-22页 |
1.4.1 机遇 | 第19-20页 |
1.4.2 存在问题 | 第20-22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2-26页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 研究特色 | 第23-24页 |
2.3.1 构建“土壤-微生物-烤烟根系”为核心的烟田微生态调控体系 | 第23页 |
2.3.2 创新了烤烟宽窄垄交替休闲-快速熟化技术 | 第23页 |
2.3.3 提出了烤烟生长期钾肥供应乏力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23-24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3章 生物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对烟田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26-36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3.2.1 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第26-27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27页 |
3.2.3 土壤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3.2.4 土壤细菌的 16S rRNA基因测序 | 第28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3.3.1 土壤样本取样深度验证及测序结果 | 第28-29页 |
3.3.2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29-30页 |
3.3.3 施肥对新整理黄壤烟田土壤细菌门、属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4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群落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3.3.5 施肥对烟叶经济指标的影响 | 第33页 |
3.4 讨论 | 第33-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生物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对烟田古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36-44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4.2.1 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第36页 |
4.2.2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4.2.3 土壤样品采集 | 第36页 |
4.2.4 土壤古菌的 16S rRNA基因测序 | 第36-37页 |
4.2.5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4.3.1 土壤样本取样深度验证及测序结果 | 第37-39页 |
4.3.2 施肥对土壤古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9页 |
4.3.3 施肥对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4.3.4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古菌群落主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4.3.5 施肥对烟叶产量、产值及上中等烟比例的影响 | 第42页 |
4.4 讨论 | 第42-43页 |
4.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烤烟宽窄垄交替休闲-快速熟化技术研究 | 第44-54页 |
5.1 前言 | 第4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5.2.1 供试材料 | 第44页 |
5.2.2 试验设计 | 第44-45页 |
5.2.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45-46页 |
5.2.4 土壤温度测定 | 第46页 |
5.2.5 光合特性测定 | 第46页 |
5.2.6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 | 第46页 |
5.2.7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5.3.1 烟株光合特性 | 第46-47页 |
5.3.2 土壤温度 | 第47页 |
5.3.3 土壤酶活性 | 第47-49页 |
5.3.4 土壤养分含量 | 第49-50页 |
5.3.5 烟叶化学成分 | 第50页 |
5.4 讨论 | 第50-52页 |
5.4.1 宽窄垄种植模式调温蓄水作用 | 第50-51页 |
5.4.2 宽窄垄种植模式对烟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1页 |
5.4.3 宽窄垄种植模式对土壤酶与养分影响 | 第51-52页 |
5.4.4 宽窄垄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效益 | 第52页 |
5.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复合调理剂对黄壤吸附钾素的影响 | 第54-62页 |
6.1 前言 | 第54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6.2.1 供试材料 | 第54页 |
6.2.2 供试土壤 | 第54-55页 |
6.2.3 试验设计 | 第55页 |
6.2.4 等温吸附试验 | 第55页 |
6.2.5 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6.3.1 不同培养时间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K+吸附的影响 | 第56-57页 |
6.3.2 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及黄腐酸钾添加量对土壤K+吸附的影响 | 第57-58页 |
6.3.3 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与配比对土壤K+吸附参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6.4 讨论 | 第59-60页 |
6.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7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7.1 全文结论 | 第62页 |
7.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