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冷却制度下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8页 |
1.2.1 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提高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高温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高温混凝土冷却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0-24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试验用原材料 | 第20-21页 |
2.3 配合比设计 | 第21页 |
2.4 试验的设备 | 第21页 |
2.5 混凝土升温和冷却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第三章 高温混凝土冷却试验 | 第24-47页 |
3.1 概述 | 第24页 |
3.2 自然冷却下混凝土的高温试验 | 第24-28页 |
3.2.1 表观变化与作用温度的关系 | 第24-26页 |
3.2.2 残余抗压强度与作用温度的关系 | 第26-27页 |
3.2.3 残余抗拉强度与作用温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3.3 射水冷却下混凝土的高温试验 | 第28-35页 |
3.3.1 表观变化 | 第29-31页 |
3.3.2 混凝土冷却后的残余力学性能 | 第31-35页 |
3.4 射水冷却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35-45页 |
3.4.1 射水压力 | 第35-42页 |
3.4.2 射水时间 | 第42-45页 |
3.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射水冷却作用损伤机理分析 | 第47-52页 |
4.1 概述 | 第47页 |
4.2 射流冲击作用 | 第47-49页 |
4.2.1 射流冲击理论分析 | 第47-48页 |
4.2.2 相关计算 | 第48-49页 |
4.3 热冲击作用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火灾条件下混凝土板经受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52-69页 |
5.1 概述 | 第52页 |
5.2 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5.2.1 混凝土材料性能 | 第52-54页 |
5.2.2 相互作用 | 第54-55页 |
5.2.3 分析步骤 | 第55页 |
5.3 不同温度作用下模拟的结果 | 第55-67页 |
5.3.1 混凝土构件温度场分布 | 第55-60页 |
5.3.2 混凝土构件的温度应力场分布 | 第60-67页 |
5.4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