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景区浮奚度假酒店设计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一.设计项目提出 | 第7-8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二、设计目标 | 第8-9页 |
| 三.设计思路 | 第9-13页 |
| (一)酒店文化内涵 | 第9页 |
| (二)项目概况和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三)罗浮山景区的文化背景基础与研究 | 第10-12页 |
| (四)罗浮山景区的乡村旅游开发 | 第12-13页 |
| 1.书院与酒店的结合 | 第12页 |
| 2.增加参与性主题活动 | 第12-13页 |
| 四、设计方法 | 第13页 |
| 五.设计过程 | 第13-20页 |
| (一)浮奚书院 | 第13-15页 |
| 1.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 第13-14页 |
| 2.地域文化在空间中的表现 | 第14-15页 |
| (二)浮奚客栈 | 第15-17页 |
| 1.旧建筑改造 | 第15-16页 |
| 2.客房设计的地域特点 | 第16-17页 |
| 3.客栈餐厅的设计特点 | 第17页 |
| (三)浮奚精舍 | 第17-18页 |
| 1.营造隐居山林的舒适度 | 第17-18页 |
| 2.摄影技巧蝴蝶光的运用 | 第18页 |
| (四)景观规划设计 | 第18-19页 |
| 1.无边界泳池设计 | 第18-19页 |
| 2.畲族民俗广场 | 第19页 |
| 3.参与性景观 | 第19页 |
| (五)酒店标志设计 | 第19-20页 |
| 六、设计成果概述 | 第20-35页 |
| (一)总体景观规划和参与性活动策划 | 第20-26页 |
| (二)浮奚书院 | 第26-30页 |
| (三)浮奚客栈 | 第30-33页 |
| (四)浮奚精舍 | 第33-35页 |
| 七、设计总结 | 第35-36页 |
| (一)目标的实现 | 第35页 |
| (二)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