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前言 | 第13-14页 |
1.2 FCC油浆及其固含物的脱除 | 第14-23页 |
1.2.1 FCC油浆及其利用研究 | 第14-15页 |
1.2.2 FCC油浆固含量测定及固相性质研究 | 第15-17页 |
1.2.3 FCC油浆固相脱除方法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4 FCC油浆静电分离法的研究 | 第18-23页 |
1.3 煤焦油及其固含物的脱除 | 第23-30页 |
1.3.1 煤焦油的组成与性质 | 第23-24页 |
1.3.2 煤焦油中固含物的来源及其影响 | 第24-26页 |
1.3.3 国内外煤焦油净化处理技术 | 第26-30页 |
1.4 煤焦油及其富芳馏分的高附加值利用研究 | 第30-35页 |
1.4.1 煤焦油的加氢处理 | 第30-31页 |
1.4.2 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32页 |
1.4.3 煤焦油氢转移能力的表征 | 第32-33页 |
1.4.4 煤焦油与重油的混合相容性研究 | 第33页 |
1.4.5 重油热转化规律研究 | 第33-35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实验概述 | 第37-49页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7-40页 |
2.1.1 试验原料及性质 | 第37-39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9-40页 |
2.2 主要测试仪器和装置 | 第40页 |
2.3 测试方法概述 | 第40-49页 |
2.3.1 原料性质的测试 | 第40-41页 |
2.3.2 FCC油浆固含物的脱除与表征方法 | 第41-45页 |
2.3.3 煤焦油固含物的脱除与表征方法 | 第45-47页 |
2.3.4 裂解重油及其富芳馏分利用的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第三章 FCC油浆固含物的静电吸附分离研究 | 第49-76页 |
3.1 FCC油浆及其固含物的性质研究 | 第49-66页 |
3.1.1 FCC油浆性质及其规律考察 | 第49-52页 |
3.1.2 FCC油浆固含量测试研究 | 第52-59页 |
3.1.3 FCC油浆中固含物的特性研究 | 第59-66页 |
3.2 FCC油浆静电吸附分离规律 | 第66-74页 |
3.2.1 静电吸附分离装置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66-68页 |
3.2.2 工艺操作条件对静电吸附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 | 第68-72页 |
3.2.3 静电吸附分离级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72-74页 |
3.3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煤焦油固含物的助剂沉降分离研究 | 第76-102页 |
4.1 煤焦油固含物颗粒性质研究 | 第76-81页 |
4.1.1 煤焦油固含物颗粒的构成特性 | 第77-78页 |
4.1.2 煤焦油固含物颗粒的结构特性 | 第78-81页 |
4.2 沉降助剂对煤焦油固含物分离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81-96页 |
4.2.1 降黏稀释剂对固含物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81-86页 |
4.2.2 固含物颗粒黏结助剂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86-90页 |
4.2.3 固含物颗粒表面改性剂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90-93页 |
4.2.4 固含物颗粒絮凝剂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93-96页 |
4.3 煤焦油固含物分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6-101页 |
4.3.1 温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96-97页 |
4.3.2 沉降时间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97-98页 |
4.3.3 沉降级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98-99页 |
4.3.4 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的组合工艺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99-101页 |
4.4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煤焦油富芳馏分的化学储氢特性研究 | 第102-114页 |
5.1 煤焦油富芳馏分的结构组成 | 第102-105页 |
5.2 煤焦油富芳馏分储氢能力的表征参数研究 | 第105-107页 |
5.2.1 可储氢量HDi | 第106-107页 |
5.2.2 有效加氢率Hri | 第107页 |
5.3 反应条件对煤焦油富芳馏分临氢生成油储氢能力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5.3.1 反应温度对生成油储氢能力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5.3.2 初始氢压对生成油储氢能力的影响 | 第111页 |
5.3.3 反应时间对生成油储氢能力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5.4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煤焦油馏分在劣质重油热转化过程中的释氢提质作用 | 第114-140页 |
6.1 煤焦油馏分对劣质重油减黏裂化特性的影响 | 第114-124页 |
6.1.1 劣质重油减黏条件的确定 | 第114-117页 |
6.1.2 储氢剂掺入比的确定 | 第117-119页 |
6.1.3 化学储氢剂对劣质重油减黏裂化反应的影响 | 第119-124页 |
6.2 煤焦油馏分对劣质重油炭化成焦性能的影响 | 第124-138页 |
6.2.1 炭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24-129页 |
6.2.2 煤焦油馏分炭化成焦特性 | 第129-131页 |
6.2.3 化学储氢馏分对劣质重油炭化成焦特性的影响 | 第131-138页 |
6.3 小结 | 第138-140页 |
结论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