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论 | 第17-18页 |
2.2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8页 |
2.3 区域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2.4 规模报酬理论 | 第19页 |
2.5 产业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3 青州蜜桃产业概况 | 第20-23页 |
3.1 青州蜜桃产业发展历史 | 第20页 |
3.2 青州蜜桃产业现状 | 第20-23页 |
3.2.1 青州蜜桃品种结构 | 第20-21页 |
3.2.2 青州蜜桃品牌价值评估 | 第21页 |
3.2.3 青州蜜桃生产区域分布 | 第21-23页 |
4 青州蜜桃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3-31页 |
4.1 青州蜜桃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第23-27页 |
4.1.1 独特的地理优势 | 第23-24页 |
4.1.2 栽培历史悠久 | 第24页 |
4.1.3 品牌价值巨大,经济效益较高 | 第24-25页 |
4.1.4 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 第25-26页 |
4.1.5 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 第26-27页 |
4.2 青州蜜桃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31页 |
4.2.1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影响果品质量的提高 | 第27页 |
4.2.2 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 | 第27-28页 |
4.2.3 桃农的专业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28-29页 |
4.2.4 桃农缺乏先进的技术、信息服务 | 第29页 |
4.2.5 品牌创立有待加强 | 第29页 |
4.2.6 深加工产业规模小,产业化开发后劲不足 | 第29-31页 |
5 青州蜜桃产业发展对策 | 第31-41页 |
5.1 加快蜜桃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 第31-36页 |
5.1.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5.1.2 加快现代物流业建设 | 第32页 |
5.1.3 强化生产、经营组织与管理 | 第32-33页 |
5.1.4 加快现代青州蜜桃龙头企业建设 | 第33-35页 |
5.1.5 推进品牌经营、规模销售 | 第35页 |
5.1.6 强化领导、落实政策 | 第35-36页 |
5.2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5.2.1 融资服务体系 | 第36-37页 |
5.2.2 技术服务体系 | 第37页 |
5.2.3 信息服务体系 | 第37页 |
5.2.4 质量服务体系 | 第37页 |
5.2.5 法律服务体系 | 第37页 |
5.3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 | 第37-39页 |
5.3.1 调整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 第37-38页 |
5.3.2 大力推广青州蜜桃优良品种,优化品种结构 | 第38页 |
5.3.3 实施标准园建设,搞好以点带面的示范工程 | 第38页 |
5.3.4 推进青州蜜桃精深加工行业建设 | 第38-39页 |
5.4 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 第39页 |
5.5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促进良性发展 | 第39-41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