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1-15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1-15页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1.2 入院病例一般资料 | 第12页 |
1.3 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1.4 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18页 |
1 安全性结果 | 第15页 |
2 有效性结果 | 第15-18页 |
2.1 两组患者用药后创面疼痛情况比较 | 第15页 |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创面水肿情况比较 | 第15-16页 |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比较 | 第16页 |
2.4 两组患者创面成纤维细胞数比较 | 第16-17页 |
2.5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完全上皮化)时间比较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23页 |
1 中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见解 | 第18-19页 |
2 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创面愈合缓慢因素 | 第19页 |
3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创面缓慢愈合的治疗方法 | 第19-20页 |
4 黄连紫草膏组方依据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20-23页 |
结论 | 第2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附录1 典型病理组织切片图 | 第27-29页 |
附录2 文献综述 | 第29-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3 黄连紫草膏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 第38-45页 |
附录4 中英文词语对照 | 第45-46页 |
附录5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