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基于4WS汽车操稳系统分岔、混沌特性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 4WS汽车横向动力学的发展第15-19页
        1.2.1 4WS汽车技术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4WS汽车横向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汽车横向动力学评价方法第19-22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模型第24-40页
    2.1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简述第24-30页
        2.1.1 相平面、相轨迹以及奇点的概念第24-26页
        2.1.2 自激振动与极限环第26-28页
        2.1.3 Hopf分岔代数判据第28-30页
    2.2 Lyapunov指数与中心流形理论第30-34页
        2.2.1 混沌的Lyapunov指数识别第30页
        2.2.2 “克隆”法第30-32页
        2.2.3 中心流形理论第32-34页
    2.3 非线性轮胎模型第34-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非线性二自由度4WS汽车分岔、混沌特性第40-52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4WS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第41-43页
        3.2.1 非线性轮胎模型第41-43页
        3.2.2 4WS转向方式控制模型的选择第43页
    3.3 4WS汽车运动微分方程第43-44页
    3.4 2-DOF模型数值仿真计算分析第44-51页
    3.5 总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非线性三自由度4WS汽车分岔、混沌特性第52-65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力学与数学模型第52-57页
        4.2.1 车辆动力学模型第52-53页
        4.2.2 非线性轮胎模型第53-55页
        4.2.3 样车开环系统稳态转向性能计算第55-57页
    4.3 3-DOF系统鞍-结分岔分析第57-63页
        4.3.1 3-DOF系统中心流形降维第57-61页
        4.3.2 4WS汽车鞍-结分岔分析第61-63页
    4.4 结论第63-65页
第五章 考虑车身侧倾的4WS汽车横向稳定性及Hopf分岔特性第65-81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力学模型与数学模型第65-69页
        5.2.1 车辆动力学模型第65-66页
        5.2.2 非线性轮胎模型第66-67页
        5.2.3 驾驶员模型第67-68页
        5.2.4 系统耦合模型第68-69页
    5.3 样车开环系统稳态转向性能计算第69-72页
        5.3.1 系统Hopf分岔存在性判定第69-72页
        5.3.2 Hopf分岔稳定性判定第72页
    5.4 样车稳定区域和Hopf分岔特性数值计算与分析第72-79页
        5.4.1 样车稳定区域数值计算与分析第73-75页
        5.4.2 Hopf分岔特性数值计算与仿真第75-79页
    5.5 路面扰动下4WS汽车分岔及混沌运动第79-80页
    5.6 结论第80-8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工作总结第81页
    6.2 工作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下一篇:几类反问题的复变量重构核粒子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