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传动磨损行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行星传动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集中参数模型 | 第9页 |
1.2.2 分布质量模型 | 第9-10页 |
1.2.3 刚柔混合模型 | 第10页 |
1.3 齿轮的磨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齿轮的修形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逻辑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建模 | 第15-30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行星齿轮动力学模型 | 第15-19页 |
2.2.1 运动方程 | 第16-18页 |
2.2.2 啮合刚度激励和位移激励 | 第18-19页 |
2.3 磨损方程及计算流程 | 第19-24页 |
2.3.1 接触压力分析 | 第20-22页 |
2.3.2 滑动距离计算 | 第22-23页 |
2.3.3 磨损系数计算 | 第23-24页 |
2.3.4 磨损深度的计算 | 第24页 |
2.4 行星轮系磨损模型 | 第24-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行星齿轮齿面磨损分析 | 第30-49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工况参数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3.2.1 循环次数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行星轮数目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构件固定模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4 变位系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啮合错位对齿面磨损深度的影响 | 第34-43页 |
3.3.1 偏差的定义 | 第35-37页 |
3.3.2 单一方向偏差的最大磨损分析 | 第37-38页 |
3.3.3 两个方向偏差的最大磨损分析 | 第38-39页 |
3.3.4 复合方向偏差的最大磨损分析 | 第39-41页 |
3.3.5 存在偏差的齿面磨损分析 | 第41-43页 |
3.4 齿面磨损与动力学特性间的相互影响 | 第43-47页 |
3.4.1 齿面磨损对啮合刚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齿面磨损对传递误差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齿面磨损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行星齿轮中修形对传动特性影响分析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计入修形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磨损分析 | 第49-54页 |
4.2.1 行星轮系最佳修形的确定 | 第49-53页 |
4.2.2 研究修形前后磨损分布 | 第53-54页 |
4.3 修形对轮系传动特性影响分析 | 第54-60页 |
4.3.1 修形对行星传动系统内部激励的影响 | 第54-58页 |
4.3.2 修形对行星传动系统动态啮合力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