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碳市场溢出效应及市场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技术路线第12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2-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预备理论第14-18页
    2.1 文献综述第14-16页
        2.1.1 碳市场与其它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第14-15页
        2.1.2 碳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第15页
        2.1.3 碳市场的有效性第15-16页
    2.2 溢出效应理论第16-18页
第3章 中国碳市场动态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第18-28页
    3.1 数据选取与模型方法第18-20页
        3.1.1 数据选取第18页
        3.1.2 模型选取第18-20页
            3.1.2.1 动态溢出效应模型—VAR-BEKK-MVGARCH模型第18-19页
            3.1.2.2 动态相关系数模型—DCC-MVGARCH模型第19-20页
    3.2 京深鄂沪碳市场的动态溢出效应分析第20-25页
        3.2.1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第20-21页
        3.2.2 动态均值溢出效应分析第21-22页
        3.2.3 动态波动溢出效应分析第22-25页
    3.3 京深鄂沪碳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分析第25-26页
        3.3.1 碳市场间动态特征分析第25页
        3.3.2 动态相关系数图第25-26页
    3.4 结论和建议第26-28页
第4章 中国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第28-39页
    4.1 数据选取与模型方法第29-31页
        4.1.1 数据选取第29页
        4.1.2 模型选取第29-31页
            4.1.2.1 脉冲响应函数第29-30页
            4.1.2.2 方差分解第30页
            4.1.2.3 GED-GARCH模型第30-31页
    4.2 实证研究第31-37页
        4.2.1 描述性统计第31-32页
        4.2.2 ADF检验第32页
        4.2.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32-33页
        4.2.4 方差分解第33-34页
        4.2.5 GED-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第34-37页
            4.2.5.1 自相关检验第34-35页
            4.2.5.2 两市场GARCH模型的分析第35-36页
            4.2.5.3 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第36-37页
    4.3 结论与建议第37-39页
第5章 中国碳市场碳价有效性研究第39-46页
    5.1 数据选取与模型方法第39-41页
        5.1.1 数据选取第39页
        5.1.2 模型方法第39-41页
            5.1.2.1 方差比检验(VR检验)第39-40页
            5.1.2.2 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法)第40-41页
    5.2 京深鄂沪碳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41-43页
        5.2.1 京深鄂沪碳市场碳价及其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第41-42页
        5.2.2 碳价收益率分布特征第42-43页
    5.3 碳价收益率的有效性检验第43-45页
        5.3.1 方差比检验第43-44页
        5.3.2 DFA检验第44-45页
    5.4 结论与建议第45-46页
第6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第46-48页
    6.1 主要结论第46-47页
    6.2 政策建议第47页
    6.3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维广义线性模型经验似然方法
下一篇:初中数学资优生数学核心素养调查研究--以数学推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