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南京北郊PM2.5的理化特性及基于气溶胶粒径分布的来源解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PM_(2.5)综述第8-10页
        1.1.1 PM_(2.5)定义及其特征第8-9页
        1.1.2 PM_(2.5)的危害第9-10页
    1.2 大气颗粒物数谱分布及基于粒径分布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大气颗粒物数谱分布第10-11页
        1.2.2 基于粒径分布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样品采样及实验方案第14-22页
    2.1 采样地点第14-15页
    2.2 样品采集第15-16页
        2.2.1 PM_(2.5)的采集第15页
        2.2.2 粒径分布采样第15-16页
    2.3 主要仪器第16-19页
        2.3.1 BAM-1020颗粒物检测仪第16页
        2.3.2 SMPS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第16页
        2.3.3 痕量气体(SO_2、NO_x)分析仪第16-17页
        2.3.4 三波长光声黑碳仪第17-18页
        2.3.5 离子色谱仪器第18页
        2.3.6 热/光碳分析仪第18-19页
    2.4 源解析模型第19-21页
        2.4.1 因子分析法第19页
        2.4.2 绝对主因子分析法第19-20页
        2.4.3 条件概率函数第20-21页
    2.5 气象要素第21-22页
第三章 南京北郊PM_(2.5)理化特性及与其他污染物的相关性第22-38页
    3.1 PM_(2.5)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第22-25页
        3.1.1 PM_(2.5)质量浓度月季变化特征第22-24页
        3.1.2 PM_(2.5)质量浓度逐时变化特征第24-25页
    3.2 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第25-30页
        3.2.1 PM_(2.5)中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第25-27页
        3.2.2 南京北郊两年冬季离子污染特征对比第27-29页
        3.2.3 PM_(2.5)中水溶性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3.3 气态污染物SO_2变化特征研究第30-32页
        3.3.1 SO_2日变化特征第30-31页
        3.3.2 SO_2与PM_(2.5)的日变化趋势相互关系第31-32页
    3.4 南京北郊冬季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第32-37页
        3.4.1 南京北郊冬季气溶胶光学特性逐时变化第32-34页
        3.4.2 南京冬季气溶胶光学特性日变化第34-35页
        3.4.3 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_(2.5)质量浓度和能见度的相互关系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南京北郊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的来源解析第38-56页
    4.1 源解析现状及发展第38-39页
    4.2 主因子分析、绝对主因子分析第39页
    4.3 绝对主因子法解析2016年南京北郊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来源第39-50页
        4.3.1 气溶胶粒径分布情况第39-41页
        4.3.2 源解析定性结果分析第41-45页
        4.3.3 源解析定量结果分析第45-47页
        4.3.4 条件概率函数结果分析第47-49页
        4.3.5 大气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第49-50页
    4.4 绝对主因子法解析2015年南京北郊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来源第50-54页
        4.4.1 源解析定性结果分析第50-53页
        4.4.2 源解析定量结果分析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9页
    5.1 结论第56-57页
    5.2 本文特色第57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苯醚甲环唑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下一篇:肥大细胞及大麻素CB2受体与大鼠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