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产犯罪数额的司法认定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一章 财产犯罪数额的一般理论 | 第11-18页 |
| 一、财产犯罪数额的概念 | 第11-14页 |
| 1. 犯罪数额的内涵与特征 | 第11-13页 |
| 2. 作为定量因素的财产犯罪数额理论之不同认识 | 第13-14页 |
| 二、财产犯罪数额的分类 | 第14-16页 |
| 1. 对象数额与结果数额 | 第15页 |
| 2. 犯罪指向数额与犯罪结果数额 | 第15页 |
| 3. 定罪数额与量刑数额 | 第15-16页 |
| 三、犯罪数额的刑法地位 | 第16-18页 |
| 1. 犯罪数额的定罪作用 | 第16-17页 |
| 2. 犯罪数额的量刑作用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财产犯罪数额认定的基本标准与规则 | 第18-30页 |
| 一、起点数额标准的确立依据 | 第18-20页 |
| 1. 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 | 第18-19页 |
|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19-20页 |
| 3、社会容忍度 | 第20页 |
| 二、法益:犯罪数额认定的基本标准 | 第20-27页 |
| 1. 刑法语境下的法益 | 第21页 |
| 2. 财产犯罪数额指向的法益 | 第21-27页 |
| 三、不同犯罪类型的数额认定规则 | 第27-30页 |
| 1. 取得型财产犯罪数额的认定 | 第27页 |
| 2. 毁损型财产犯罪数额的认定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犯罪数额认定的特殊情形讨论 | 第30-37页 |
| 一、犯罪数额与认识错误 | 第30-32页 |
| 1. 认识错误的理论之争 | 第30-31页 |
| 2. 认识错误条件下的犯罪数额 | 第31-32页 |
| 二、犯罪数额与犯罪形态 | 第32-34页 |
| 1. 犯罪数额与共同犯罪 | 第33页 |
| 2. 犯罪数额与加重犯 | 第33-34页 |
| 三、犯罪数额的累计计算 | 第34-37页 |
| 1. 犯罪数额与连续犯罪 | 第34-35页 |
| 2. 犯罪数额与“连环犯罪” | 第35页 |
| 3 、犯罪数额与“多次未经处理” | 第35-37页 |
| 余论:财产犯罪数额认定规则的立法完善 | 第37-40页 |
| 一、我国刑法中关于财产犯罪数额的立法模式 | 第37页 |
| 二、财产犯罪数额立法的缺陷 | 第37-38页 |
| 三、完善财产犯罪数额立法的建言 | 第38-4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