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3页
        1.1.1 八十年代“西马”学说的引入第11页
        1.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本解读式研究第11-12页
        1.1.3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研究成果第12-13页
    1.2 国外研究状况第13-14页
    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2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理论来源第16-22页
    2.1 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6-18页
        2.1.1 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统治第16-17页
        2.1.2 美国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第17-18页
    2.2 阿多诺“文化工业”的理论来源第18-22页
        2.2.1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第19页
        2.2.2 卢卡奇物化理论第19-20页
        2.2.3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概念第20-22页
3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2-29页
    3.1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概述第22页
    3.2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特征的主要概括第22-26页
        3.2.1 文化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第22-23页
        3.2.2 文化产品的商品化第23-25页
        3.2.3 文化工业的虚假化特征第25-26页
    3.3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第26-29页
        3.3.1 心神涣散到审美能力的降低第26-27页
        3.3.2 消解大众的判断力和反抗精神第27-28页
        3.3.3 批判工具霸权中的隐形意识形态操控第28-29页
4 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评价第29-35页
    4.1 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的积极评价第29-31页
        4.1.1 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特征与危害第29-30页
        4.1.2 对社会个体的人文关怀第30-31页
        4.1.3 阿多诺是文化中保持个体独立性的捍卫者第31页
    4.2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31-35页
        4.2.1 阿多诺过于低估受体的独立性第31-32页
        4.2.2 对文化工业的理解过于精英视角第32-33页
        4.2.3 对技术的快速发展过于担忧第33-35页
5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当代启示第35-51页
    5.1 文化工业在中国的发展第35-36页
    5.2 文化工业在中国的正面功能第36-41页
        5.2.1 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第36-38页
        5.2.2 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第38-40页
        5.2.3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40-41页
        5.2.4 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第41页
    5.3 文化工业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第41-44页
        5.3.1 成为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载体第41-42页
        5.3.2 精英文化的式微第42-43页
        5.3.3 对国人传统精神的弱化第43-44页
    5.4 对我国发展文化工业的当代启示第44-51页
        5.4.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工业第44-45页
        5.4.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工业的指导第45-47页
        5.4.3 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驱动文化工业发展第47-49页
        5.4.4 不走资本主义文化工业标准化同质化的老路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石化宁东工业园物流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宁夏宏兴集团LNG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