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8-9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3.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 第11页 |
4.文章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1章 科技异化与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2-21页 |
1.1 科技异化内涵 | 第12-17页 |
1.1.1 科技异化的形成 | 第12-13页 |
1.1.2 科技异化的含义 | 第13-14页 |
1.1.3 科技异化的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1.1.4 科技异化的表现 | 第16-17页 |
1.2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7-21页 |
1.2.1 生态文明的含义 | 第18-19页 |
1.2.2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第2章 科技异化对生态文明的负面影响及其新要求 | 第21-34页 |
2.1.科技异化对生态文明的负面影响的表现 | 第21-24页 |
2.1.1 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21-22页 |
2.1.2 破坏人与人的和谐 | 第22-23页 |
2.1.3 破坏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23-24页 |
2.2.科技异化对生态文明负面影响的根源 | 第24-29页 |
2.2.1 生态文明观的淡薄 | 第24-25页 |
2.2.2 利益的驱使 | 第25-27页 |
2.2.3 社会制度的缺陷 | 第27-29页 |
2.2.4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 第29页 |
2.3.生态文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 第29-34页 |
2.3.1 生态科技的可持续性 | 第29-30页 |
2.3.2 生态科技的人性化 | 第30-32页 |
2.3.3 生态科技的绿色化 | 第32-34页 |
第3章 构建生态文明,消解科技异化 | 第34-41页 |
3.1 树立生态科技观 | 第34-36页 |
3.1.1 坚持人与自然的平等 | 第34页 |
3.1.2 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 第34-35页 |
3.1.3 坚持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 第35-36页 |
3.2 实现科技生态化 | 第36-38页 |
3.2.1 革新生态文明生产方式 | 第36-37页 |
3.2.2 科技创新应引入生态理念 | 第37页 |
3.2.3 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科技发展成就的评价机制 | 第37-38页 |
3.3 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绿色保障机制 | 第38-41页 |
3.3.1 建立绿色发展联动机制 | 第38-39页 |
3.3.2 建设绿色发展预估机制 | 第39页 |
3.3.3 建立综合的绿色考核机制 | 第39-40页 |
3.3.4 建立绿色监管机制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