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1.1 油菜概述 | 第9-13页 |
1.1.1 我国及世界油菜生产概况 | 第9-10页 |
1.1.2 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 | 第10-11页 |
1.1.3 油菜的用途 | 第11-13页 |
1.2 油菜在广西种植状况 | 第13-18页 |
1.2.1 油菜引种的关键因素 | 第13-15页 |
1.2.2 油菜引种需注意的问题 | 第15-18页 |
1.2.3 广西油菜引种的概况 | 第18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2 甘蓝型油菜在广西的引种表现 | 第20-35页 |
2.1 引种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1-32页 |
2.2.1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 第21-22页 |
2.2.2 各品种间的株高方差分析 | 第22-23页 |
2.2.3 第一有效分枝数方差分析 | 第23-24页 |
2.2.4 第一分枝高度方差分析 | 第24-25页 |
2.2.5 主花序角果数方差分析 | 第25-26页 |
2.2.6 主花序长度方差分析 | 第26-27页 |
2.2.7 主花序角果长度方差分析 | 第27-28页 |
2.2.8 单株角果总数方差分析 | 第28-29页 |
2.2.9 主花序产量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2.2.10 各农艺性状间主花序产量的相关性 | 第30-31页 |
2.2.11 基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 第31-32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2-35页 |
2.3.0 各品种间方差分析 | 第32-33页 |
2.3.1 区外引种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比较 | 第33页 |
2.3.2 花序生产力及各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 第33页 |
2.3.4 广西自治区与油菜主产区气候特征比较及引种种植前景 | 第33-35页 |
3 广西区油菜种植,生产,加工,消费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 第35-55页 |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35-36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35页 |
3.1.2 调查问卷制定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54页 |
3.2.1 该区劳动力人口结构状况 | 第36-37页 |
3.2.2 调查区劳动力比例 | 第37-38页 |
3.2.3 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 第38-39页 |
3.2.4 当地农用耕地类型 | 第39页 |
3.2.5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 第39-41页 |
3.2.6 当地传统作物耕种情况 | 第41-42页 |
3.2.7 冬季闲置田块利用情况 | 第42-43页 |
3.2.8 日常生活用油类型 | 第43-44页 |
3.2.9 当地日常生活用油主要来源情况 | 第44-45页 |
3.2.10 当油菜种植状况调查 | 第45-46页 |
3.2.11 油菜用途的倾向 | 第46页 |
3.2.12 当地农户种植油菜意愿调查 | 第46-52页 |
3.2.13 预期每亩种植成本调查 | 第52-53页 |
3.2.14 预期期望收入调查 | 第53-54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