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五节 本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高理论认知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理论水平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促进理论普及 | 第17-19页 |
第四节 开展群众生产运动,社会动员显伟力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 第22-32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取向为前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重视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通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吸引力 | 第24-26页 |
第四节 利用民间艺术宣传,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 第26-27页 |
第五节 开展榜样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染力 | 第27-29页 |
第六节 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 第32-46页 |
第一节 理论创新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 | 第38-41页 |
第四节 加强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 第41-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