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二甲基二硫醚的简介 | 第12-13页 |
1.1.1 二甲基二硫醚的性质 | 第12页 |
1.1.2 二甲基二硫醚的用途 | 第12-13页 |
1.2 二甲基二硫醚合成工艺简介 | 第13-15页 |
1.2.1 硫酸二甲酯法 | 第13-14页 |
1.2.2 甲硫醇氧化法 | 第14页 |
1.2.3 甲醇硫化法 | 第14-15页 |
1.2.4 甲硫醇硫化法 | 第15页 |
1.3 酞箐及酞箐配合物的简介 | 第15-16页 |
1.4 酞箐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 第16-18页 |
1.4.1 酞箐配合物的合成 | 第16-17页 |
1.4.2 酞箐配合物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2.1 酞箐配合物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1.4.2.2 酞箐配合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氮杂冠醚合成与应用 | 第18-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1.6.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6.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6.3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活性炭负载四氨基钴酞箐催化氧化甲硫醇钠的性能研究 | 第22-3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9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2.2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23-24页 |
2.2.3 活性炭负载四氨基钴酞箐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3.1 四氨基钴酞箐(CoTAPc)的合成 | 第24页 |
2.2.3.2 1,5-二溴戊烷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3.3 活性炭负载四氨基钴酞箐(AC-CoTAPc)的制备 | 第25页 |
2.2.4 产物的表征 | 第25-26页 |
2.2.5 游离态CoTAPc和AC-CoTAPc催化氧化甲硫醇钠制DMDS实验 | 第26-28页 |
2.2.5.1 催化氧化制DMDS实验过程 | 第26-27页 |
2.2.5.2 甲硫醇钠的转化率测定 | 第27页 |
2.2.5.3 DMDS的收率测定 | 第27页 |
2.2.5.4 DMDS的纯度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2.2.6 游离态CoTAPc和AC-CoTAPc催化性能对比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2.3.1 元素分析仪表征 | 第29页 |
2.3.2 紫光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 第29-30页 |
2.3.3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0页 |
2.3.4 X射线电子能谱表征 | 第30-32页 |
2.3.5 活性炭负载四氨基钴酞箐催化氧化甲硫醇钠制DMDS性能评估 | 第32-38页 |
2.3.5.1 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5.2 温度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5.3 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5.4 氧气压强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5.5 活性炭负载四氨基钴酞箐的重复使用率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活性炭负载四磺酸基酞箐钴催化氧化甲硫醇钠的性能研究 | 第39-54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4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3.2.3 活性炭负载四磺酸基酞箐钴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3.1 乙二胺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 第41页 |
3.2.3.2 活性炭负载四磺酸基酞箐钴(AC-CoPcS)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4 产物表征 | 第42页 |
3.2.5 游离态CoPcS和AC-CoPcS催化氧化甲硫醇钠制DMDS实验 | 第42页 |
3.2.6 游离态CoPcS和AC-Co PcS两种催化剂性能对比 | 第42-4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3.3.1 紫光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 第44页 |
3.3.2 红外光谱表征 | 第44-45页 |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5-47页 |
3.3.4 AC-CoPcS催化氧化甲硫醇钠制DMDS性能评估 | 第47-53页 |
3.3.4.1 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4.2 温度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3 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4.4 氧气压强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5 AC-Co PS的重复使用率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活性炭负载氮杂冠醚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甲硫醇钠的性能研究 | 第54-69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9页 |
4.2.1 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55-56页 |
4.2.3 配体 1,4,10,13-四氧杂-7,16-二氮杂环十八烷的合成 | 第56页 |
4.2.4 CoL(Cl2) (CoL)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56-57页 |
4.2.5 活性炭负载CoL(Cl2) (CoL)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57页 |
4.2.6 产物表征 | 第57-58页 |
4.2.7 游离态CoL(Cl2) (CoL)和活性炭负载CoL(Cl2) (CoL)催化氧化甲硫醇钠制DMDS实验 | 第58页 |
4.2.8 游离态CoL(Cl2) (CoL)和活性炭负载CoL(Cl2) (CoL)两种催化剂性能对比 | 第58-5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4.3.1 元素分析仪表征 | 第59页 |
4.3.2 配体熔点测定 | 第59页 |
4.3.3 红外光谱表征 | 第59-60页 |
4.3.4 X射线电子能谱 | 第60-62页 |
4.3.5 活性炭负载氮杂冠醚环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甲硫醇钠制DMDS性能评估 | 第62-68页 |
4.3.5.1 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5.2 温度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5.3 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5.4 氧气压强对转化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5.5 氮杂冠醚环金属配合物的重复使用率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多种催化剂的性能对比以及游离态催化剂计算模拟比对 | 第69-75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催化剂性能对比 | 第69-71页 |
5.2.1 游离态催化剂性能对比 | 第69-70页 |
5.2.2 三种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性能对比 | 第70-71页 |
5.3 HSCH3在四种游离态催化剂周围的体系能量计算比对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