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城镇化水平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1.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城镇化质量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结构、方法和不足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18-23页 |
2.1 城镇化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1.1 区位理论 | 第18-19页 |
2.1.2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9页 |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1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 第19页 |
2.2.2 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 | 第19-20页 |
2.2.3 霍夫曼理论 | 第20页 |
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 | 第20-23页 |
2.3.1 聚集—扩散效应 | 第20-21页 |
2.3.2 增长极理论 | 第21-23页 |
3. 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区域性问题 | 第23-33页 |
3.1 城镇化发展中的区域性问题 | 第23-27页 |
3.1.1 城镇化水平现状 | 第23-25页 |
3.1.2 城镇化质量现状 | 第25-27页 |
3.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区域性问题 | 第27-33页 |
3.2.1 三次产业比重 | 第28-30页 |
3.2.2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 第30-33页 |
4.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 第33-40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33-35页 |
4.1.1 计量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 | 第33页 |
4.1.2 变量和数据说明 | 第33-34页 |
4.1.3 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34-35页 |
4.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4.2.1 全国面板模型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4.2.2 分地区面板模型回归分析 | 第37-40页 |
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 | 第40-44页 |
5.1 指标选择及模型设定 | 第40-41页 |
5.1.1 计量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 | 第40页 |
5.1.2 变量和数据说明 | 第40-41页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5.2.1 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41-42页 |
5.2.2 分地区面板模型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44-47页 |
6.1 结论 | 第44页 |
6.2 建议 | 第44-46页 |
6.3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