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3 集沙仪的研究历程及现状 | 第11-18页 |
1.3.1 国外集沙仪的研究历程及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内集沙仪的研究历程及现状 | 第14-18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风沙分离器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20-24页 |
2.1 气体分流对冲原理 | 第20-21页 |
2.1.1 圆柱绕流理论 | 第20页 |
2.1.2 分流结构对气流的降速影响 | 第20-21页 |
2.2 风沙分离器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1-24页 |
2.2.1 扩散型通道降速研究 | 第21-22页 |
2.2.2 进气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2.3 风沙分离器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3 风沙分离器速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 第24-29页 |
3.1 数值分析概述 | 第24页 |
3.2 GAMBIT及FLUENT软件简介 | 第24页 |
3.2.1 GAMBIT | 第24页 |
3.2.2 FLUENT | 第24页 |
3.3 GAMBIT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3.4 网格划分 | 第25页 |
3.5 边界类型的设置及文件输出 | 第25-26页 |
3.6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26-27页 |
3.7 FLUENT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4 分流对冲式多通道自动集沙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 第29-39页 |
4.1 分流对冲式多通道自动集沙仪设计原则 | 第29页 |
4.2 分流对冲式多通道自动集沙仪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4.3 分流对冲式多通道自动集沙单元的结构模型设计 | 第30-33页 |
4.3.1 风沙分离器的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4.3.2 集沙仪的整体设计 | 第31-33页 |
4.4 分流对冲式多通道自动集沙仪的结构模型设计 | 第33-39页 |
4.4.1 集沙仪支架与集沙单元连接的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4.4.2 集沙仪导流板设计 | 第35-36页 |
4.4.3 集沙仪外壳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4.4.4 集沙仪旋转结构设计以及整体工作原理 | 第38-39页 |
5 集沙仪自动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39-46页 |
5.1 自动称重模块 | 第39-43页 |
5.1.1 传感器 | 第39-40页 |
5.1.2 传感器的标定 | 第40-43页 |
5.1.3 信号调理电路 | 第43页 |
5.2 无线数据采集模块 | 第43-45页 |
5.3 上位机系统软件模块 | 第45-46页 |
6 分流对冲式多通道自动集沙仪的性能试验研究 | 第46-62页 |
6.1 试验目的 | 第46页 |
6.2 试验条件 | 第46页 |
6.3 试验设备 | 第46-47页 |
6.4 试验土样以及分析 | 第47-48页 |
6.5 试验方法 | 第48-51页 |
6.5.1 风速对集沙仪测试的影响 | 第49页 |
6.5.2 测定等动力性 | 第49-50页 |
6.5.3 测定集沙效率 | 第50-51页 |
6.6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62页 |
6.6.1 风速对集沙仪的影响以及分析 | 第51-53页 |
6.6.2 等动力性试验分析 | 第53-55页 |
6.6.3 试验风速下的集沙效率 | 第55-6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6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