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稀疏表示和回归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第11-13页
2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理论第13-28页
    2.1 图像的降质退化模型第13-14页
    2.2 常用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方法第14-25页
        2.2.1 基于插值法第14-17页
        2.2.2 基于重建法第17-21页
        2.2.3 基于学习的方法第21-25页
    2.3 图像质量的评价第25-26页
        2.3.1 主观评价第25页
        2.3.2 客观评价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基于稀疏表示和支持向量回归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第28-56页
    3.1 图像的稀疏表示理论第28-29页
    3.2 稀疏编码第29-31页
        3.2.1 匹配追踪方法第30-31页
        3.2.2 正交匹配追踪方法第31页
    3.3 过完备字典的构建第31-34页
        3.3.1 MOD最佳方向法第32-33页
        3.3.2 广义的PCA方法第33页
        3.3.3 K-SVD方法第33-34页
    3.4 数据处理第34-37页
        3.4.1 图像特征的提取第35页
        3.4.2 图像分块第35-37页
    3.5 图像的聚类方法第37-41页
        3.5.1 经典的K-均值聚类方法第38-39页
        3.5.2 自适应初始中心点的聚类方法第39-41页
    3.6 子字典的构建第41-42页
    3.7 支持向量回归第42-47页
    3.8 图像超分辨率的重建过程第47-50页
        3.8.1 训练阶段第47-49页
        3.8.2 重建阶段第49-50页
    3.9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0-55页
    3.10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基于双字典的稀疏表示和回归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第56-67页
    4.1 双字典方法的理论第56-57页
    4.2 双字典的训练第57-60页
    4.3 图像的重建阶段第60-62页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2-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级动态模糊算法在优化包神铁路货车停留时间上应用研究
下一篇: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场所精神及空间分析--以天水西部印象规划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