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概述 | 第10页 |
1.2 病原学 | 第10-11页 |
1.3 流行病学 | 第11-13页 |
1.4 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3-14页 |
1.5 诊断 | 第14-16页 |
1.6 防控 | 第16-18页 |
1.7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概述 | 第18-19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材料 | 第20-21页 |
2.1.1 病毒株及被检样品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1.3 试验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2 IBRV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1-26页 |
2.2.1 引物和探针 | 第21-22页 |
2.2.2 病毒DNA模板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常规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2-24页 |
2.2.4 IB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4-26页 |
2.3 IBRV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29页 |
2.3.1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26页 |
2.3.2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6页 |
2.3.3 重组转座载体的构建 | 第26-27页 |
2.3.4 重组杆粒的扩增 | 第27页 |
2.3.5 重组杆粒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3.6 重组杆粒的鉴定 | 第28-29页 |
3 结果 | 第29-42页 |
3.1 IBRV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结果 | 第29-39页 |
3.1.1 单重阳性标准品的制备 | 第29-31页 |
3.1.2 双重常规PCR结果 | 第31页 |
3.1.3 荧光定量PCR反应参数优化结果 | 第31-34页 |
3.1.4 单重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 | 第34-35页 |
3.1.5 双重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 | 第35-36页 |
3.1.6 荧光定量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3.1.7 荧光定量PCR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37页 |
3.1.8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3.1.9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3.2 IBRV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39-42页 |
3.2.1 gB、gE蛋白抗原性与疏水性分析 | 第39页 |
3.2.2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39-40页 |
3.2.3 目的基因克隆结果 | 第40页 |
3.2.4 重组质粒的转座鉴定结果 | 第40-41页 |
3.2.5 重组杆粒的鉴定结果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