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非车载直流充电通信与安全体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CAN通信在电动汽车上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低压直流供电系统保护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直流充电机与BMS CAN通信概述第13-22页
    2.1 CAN总线通信原理第13-16页
    2.2 直流充电机与电动汽车BMS通信设计第16-19页
        2.2.1 充电的总体流程第16-17页
        2.2.2 低压辅助上电及充电握手阶段第17页
        2.2.3 充电参数配置阶段第17-18页
        2.2.4 充电阶段第18-19页
        2.2.5 充电结束阶段第19页
        2.2.6 错误阶段第19页
    2.3 基于STM32的CAN通信软硬件设计第19-21页
        2.3.1 STM32控制器介绍第19页
        2.3.2 STM32 CAN通信模块第19-20页
        2.3.3 STM32 CAN通信软件设计第20-21页
    2.4 本章小节第21-22页
第3章 直流充电安全保护系统第22-44页
    3.1 引言第22-24页
    3.2 充电过程故障分类及其处理方式第24-25页
    3.3 充电机在非正常状态下停止充电第25-37页
        3.3.1 充电机交流侧输入缺相保护第25-29页
        3.3.2 充电机直流输出端短路保护第29-33页
        3.3.3 直流系统接地分析第33-34页
        3.3.4 直流侧漏电保护第34-37页
    3.4 车辆方面非正常状态下停止充电第37-43页
        3.4.1 电池组过温保护第38-41页
        3.4.2 电池单体电压过低、单体电压过高保护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充电机直流侧卡尔曼SOC估计第44-54页
    4.1 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方法第44页
    4.2 卡尔曼滤波法第44-47页
    4.3 电池模型第47-49页
    4.4 卡尔曼滤波法仿真对比第49-51页
    4.5 基于充电机侧SOC估算的保护第51-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单目SLAM的内窥镜定位和胃肠特征地图构建
下一篇:基于人工噪声干扰的物理层安全传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