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第2章 就业结构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2.1 就业结构的含义 | 第20页 |
2.2 就业结构的衡量维度 | 第20页 |
2.3 相关理论的观点概述 | 第20-24页 |
2.3.1 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观点 | 第20-22页 |
2.3.2 就业结构的理论观点 | 第22-24页 |
第3章 中国就业结构的演化现状分析 | 第24-44页 |
3.1 就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24-29页 |
3.1.1 就业的产业结构现状特征 | 第24-27页 |
3.1.2 就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分析 | 第27-29页 |
3.2 就业的行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29-33页 |
3.3 就业的地域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33-37页 |
3.4 就业的城乡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37-39页 |
3.5 就业的所有制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39-42页 |
3.6 就业的劳动者素质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42-44页 |
第4章 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4页 |
4.1 制度性因素: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第44-48页 |
4.1.1 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 | 第44-45页 |
4.1.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平等 | 第45-48页 |
4.2 经济性因素:城乡产业结构差异及资金投入力度不均 | 第48-50页 |
4.2.1 产业结构的差异 | 第48-49页 |
4.2.2 资金投入力度不均 | 第49-50页 |
4.3 社会性因素:劳动力素质水平差异 | 第50-51页 |
4.4 中国就业结构演化水平的实证分析 | 第51-54页 |
第5章 中国就业结构调控机制的构建及政策建议 | 第54-60页 |
5.1 人口流动机制——清除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制度性障碍 | 第54-56页 |
5.2 市场导向机制——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 第56-57页 |
5.2.1 采取农村税收优惠和就业促进政策 | 第56页 |
5.2.2 实行城市就业服务机构扶持政策 | 第56-57页 |
5.2.3 健全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和职业中介机构,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 第57页 |
5.3 教育支持机制——强化农村教育培训,提升城乡劳动力素质 | 第57-58页 |
5.4 法律保障机制——强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稳健运行 | 第58-60页 |
5.4.1 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劳动力市场管理有法可依 | 第58页 |
5.4.2 严厉打击职业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秩序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