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旁路人工湿地不同单元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1.1 人工湿地的构成单元及其作用第11-13页
        1.1.1 定义第11-12页
        1.1.2 人工湿地的分类第12-13页
    1.2 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研究及其应用第13-14页
        1.2.1 人工湿地脱氮方法第13-14页
        1.2.2 人工湿地的应用第14页
    1.3 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因子及脱氮效率第14-17页
        1.3.1 温度第15页
        1.3.2 溶解氧第15页
        1.3.3 氮源含量第15-16页
        1.3.4 有机质第16页
        1.3.5 pH第16页
        1.3.6 含水量第16页
        1.3.7 电导率第16-17页
        1.3.8 碳氮比第17页
    1.4 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7-18页
        1.4.1 研究现状第17页
        1.4.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5.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8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2.2 实验设计及采样时间第21-23页
        2.2.1 聚丙烯酰胺培养实验材料第21-22页
        2.2.2 培养实验设计第22页
        2.2.3 人工湿地野外采样设计第22-23页
        2.2.4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第23页
    2.3 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测定方法第23-25页
        2.3.1 沉积物含水率测定第23页
        2.3.2 沉积物pH和电导率(EC)测定第23-24页
        2.3.3 沉积物总氮测定第24页
        2.3.4 沉积物氨氮、硝氮和亚硝氮测定第24页
        2.3.5 沉积物有机质测定第24-25页
        2.3.6 沉积物C/N测定第25页
        2.3.7 聚丙烯酰胺测定第25页
    2.4 沉积物硝化、反硝化潜力测定第25-26页
        2.4.1 反硝化潜力测定方法第25-26页
        2.4.2 硝化潜力测定方法第26页
    2.5 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测定第26-27页
        2.5.1 沉积物总DNA提取第26页
        2.5.2 沉积物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测定第26-27页
    2.6 数据处理第27-28页
第三章 PAM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和氮转化影响研究第28-34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8页
    3.3 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培养后在沉积物中残留第28-29页
    3.4 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对沉积物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第29-31页
    3.5 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培养后对氮转化速率的影响第31-32页
    3.6 讨论第32-33页
    3.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人工湿地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第34-53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4.3 湿地公园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第34-50页
        4.3.1 秋季人工湿地各单元沉积物理化性质第34-39页
        4.3.2 冬季季人工湿地各单元沉积物理化性质第39-43页
        4.3.3 春季人工湿地各单元沉积物理化性质第43-47页
        4.3.4 夏季人工湿地各单元沉积物理化性质第47-50页
    4.4 讨论第50-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研究第53-62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5.3 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研究第54-56页
        5.3.1 秋季反硝化速率第54页
        5.3.2 冬季反硝化速率第54-55页
        5.3.3 春季反硝化速率第55-56页
        5.3.4 夏季反硝化速率第56页
    5.4 讨论第56-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研究第62-66页
    6.1 引言第62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62页
    6.3 沉积物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研究第62-64页
    6.4 讨论第64-65页
    6.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7.1 主要结论第66页
    7.2 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具有时滞的复值混沌系统的同步与控制
下一篇:车联网环境下城市车辆安全高效寻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