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钙钛矿氧化物异质结中金属—绝缘体相变和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7页
    1.1 钙钛矿氧化物简介第15-27页
        1.1.1 钙钛矿氧化物的常见结构第15-16页
        1.1.2 钙钛矿氧化物中的畸变第16-18页
        1.1.3 丰富的磁相互作用第18-21页
        1.1.4 铁电序的产生第21-27页
    1.2 钙钛矿氧化物界面的研究简述第27-35页
        1.2.1 历史追溯第28-29页
        1.2.2 LaAlO_3/SrTiO_3界面的对称破缺和应用第29-32页
        1.2.3 铁电和多铁隧道结的特性和应用第32-35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5-37页
第2章 理论背景第37-57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37-49页
        2.1.1 量子多体问题第37-41页
        2.1.2 Kohn-Sham方程第41-43页
        2.1.3 密度泛函理论中的主要近似第43-44页
        2.1.4 DFT+U方法第44-45页
        2.1.5 平面波展开第45-46页
        2.1.6 赝势方法第46-49页
    2.2 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第49-52页
        2.2.1 非平衡态电子密度计算和有效势计算第50-51页
        2.2.2 双电极纳米系统的透射系数第51-52页
    2.3 铁电性的现代理论第52-56页
        2.3.1 Born有效电荷第52-53页
        2.3.2 Berry相方法和双势阱计算第53-56页
    2.4 本文涉及的软件包第56-57页
第3章 LaAlO_3/SrTiO_3二维电子气起源第57-78页
    3.1 引言第57-61页
    3.2 研究方法第61-63页
        3.2.1 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模型计算第61-62页
        3.2.2 主要的实验表征手段第62-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76页
        3.3.1 意料之外的(110)导电界面第63-64页
        3.3.2 能带排列和能带弯曲第64-68页
        3.3.3 界面中SrTiO_3的能带弯曲第68-72页
        3.3.4 界面中LaAlO_3的能带弯曲第72-76页
    3.4 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LaAlO_3/SrTiO_3界面各向异性输运调控第78-91页
    4.1 引言第78-79页
    4.2 研究方法第79-81页
        4.2.1 单轴应力的实现方法第79页
        4.2.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细节第79-80页
        4.2.3 电输运性质测量方法第80-8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1-89页
        4.3.1 单轴应力作用下的LaAlO_3/SrTiO_3界面导电性第81-86页
        4.3.2 各向异性输运的实验证据第86-89页
    4.4 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基于LaAlO_3/SrTiO_3界面的准二维材料设计第91-112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研究方法第92-97页
        5.2.1 单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设计理念第92-94页
        5.2.2 异质结的自旋极化计算细节第94页
        5.2.3 主要实验手段的简介第94-97页
    5.3 结果第97-111页
        5.3.1 MnO_2磁基态及其性质预测第97-100页
        5.3.2 磁性转变下的金属—绝缘体相变第100-106页
        5.3.3 覆盖层对单层MnO_2的影响第106-110页
        5.3.4 临界尺寸"消失"的诠释第110-111页
    5.4 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基于"三色"铁电材料的多铁隧道结研究第112-124页
    6.1 引言第112-113页
    6.2 计算方法第113-115页
        6.2.1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细节第113-114页
        6.2.2 非平衡态格林函数—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细节第114-11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3页
        6.3.1 组分破缺诱导的非对称铁电性第115-117页
        6.3.2 极化反转对电子结构的影响第117-119页
        6.3.3 四阻态效应第119-123页
    6.4 小结第123-12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4-127页
    7.1 结论第124-125页
    7.2 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51页
致谢第151-155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55-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来务工子女英语自主学习力的培养研究--以BD小学为例
下一篇: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