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施工中轨道与隧道底板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穿越工程对既有隧道结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轨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2 轨道结构的控制微分方程和傅里叶级数解 | 第25-41页 |
2.1 控制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26-30页 |
2.1.1 基本假设 | 第27页 |
2.1.2 考虑大变形的平衡微分方程 | 第27-28页 |
2.1.3 轨道的控制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28-30页 |
2.2 控制微分方程的傅里叶级数解 | 第30-35页 |
2.3 道床系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2.4 算例 | 第36-40页 |
2.4.1 计算方案与计算参数 | 第36-37页 |
2.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轨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 第41-91页 |
3.1 弹性支承块式轨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 | 第41-67页 |
3.1.1 模型假设与单元选取 | 第42-44页 |
3.1.2 计算方案与计算参数 | 第44-48页 |
3.1.3 荷载与边界条件 | 第48页 |
3.1.4 隧道底板变形方式的影响 | 第48-57页 |
3.1.5 隧道底板最大变形值的影响 | 第57-60页 |
3.1.6 沉降槽宽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3.1.7 道床板变形缝的影响 | 第62-67页 |
3.2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 | 第67-88页 |
3.2.1 模型假设与单元选取 | 第68-69页 |
3.2.2 计算方案与计算参数 | 第69-70页 |
3.2.3 荷载与边界条件 | 第70-71页 |
3.2.4 隧道底板变形方式的影响 | 第71-79页 |
3.2.5 隧道底板最大变形值的影响 | 第79-82页 |
3.2.6 沉降槽宽度的影响 | 第82-84页 |
3.2.7 浮置板变形缝的影响 | 第84-8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4 实例计算 | 第91-97页 |
4.1 工程背景 | 第91-94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91-93页 |
4.1.2 监测与检测结果 | 第93-94页 |
4.2 计算结果 | 第94-9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1页 |
5.1 结论 | 第97-98页 |
5.2 展望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10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