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4-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1.2 缓蚀剂相关概述 | 第14-19页 |
1.2.1 缓蚀剂定义 | 第14页 |
1.2.2 缓蚀剂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缓蚀剂的发展进程 | 第15-17页 |
1.2.4 碳钢在HCl中的腐蚀过程 | 第17页 |
1.2.5 影响缓蚀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 第17-19页 |
1.3 缓蚀剂分子结构的设计 | 第19-21页 |
1.4 常见缓蚀剂性能评价方法 | 第21-24页 |
1.4.1 失重法 | 第21-22页 |
1.4.2 电化学方法 | 第22-24页 |
1.4.3 表面分析方法 | 第24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4-26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6-27页 |
2 松香咪唑啉中间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37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2.2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2.3 松香咪唑啉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 第28-29页 |
2.4 松香转化率的测定 | 第29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5.1 物料摩尔比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5.2 酰胺化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5.3 环化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4 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2页 |
2.5.5 携水剂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6 正交试验 | 第33-34页 |
2.5.7 重复性试验 | 第34-35页 |
2.6 松香咪唑啉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 第35-36页 |
2.6.1 松香咪唑啉中间体的红外光谱图表征 | 第35页 |
2.6.2 松香咪唑啉中间体的核磁共振碳谱图表征 | 第35-36页 |
2.7 小结 | 第36-37页 |
3 水溶性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51页 |
3.1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3.2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3.3 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方法 | 第38-39页 |
3.4 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定性分析 | 第39页 |
3.5 松香咪唑啉中间体季铵化取代程度的测定 | 第39-40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6.1 溶剂种类对季铵化取代程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2 物料摩尔比对季铵化取代程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6.3 反应温度对季铵化取代程度的影响 | 第42页 |
3.6.4 溶剂质量比对季铵化取代程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5 反应时间对季铵化取代程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6 催化剂用量对季铵化取代程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7 响应面试验 | 第45-48页 |
3.6.8 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定性分析结果 | 第48页 |
3.7 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结构表征 | 第48-50页 |
3.7.1 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红外光谱图表征 | 第48-49页 |
3.7.2 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核磁共振碳谱图表征 | 第49-50页 |
3.8 小结 | 第50-51页 |
4 硫脲基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51-59页 |
4.1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4.2 主要仪器 | 第51-52页 |
4.3 硫脲基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方法 | 第5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4.4.1 物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2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3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4 溶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5 正交试验 | 第56-57页 |
4.4.6 重复性试验 | 第57页 |
4.5 硫脲基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结构表征 | 第57-58页 |
4.5.1 硫脲基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红外光谱图表征 | 第57-58页 |
4.5.2 硫脲基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核磁共振碳谱图表征 | 第58页 |
4.6 小结 | 第58-59页 |
5 硫脲基松香咪唑啉季铵盐的缓蚀性能评价 | 第59-82页 |
5.1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5.2 主要仪器 | 第59-60页 |
5.3 缓蚀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5.3.1 静态失重法 | 第60-61页 |
5.3.2 极曲化线 | 第61页 |
5.3.3 交流阻抗 | 第61页 |
5.4 吸附膜的表征 | 第61-62页 |
5.4.1 试片的疏水性测试 | 第61页 |
5.4.2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61-62页 |
5.4.3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 第62页 |
5.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62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62-80页 |
5.5.1 缓蚀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62页 |
5.5.2 缓蚀剂添加量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 第62-66页 |
5.5.3 腐蚀温度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 第66-69页 |
5.5.4 腐蚀时间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 第69-72页 |
5.5.5 溶液酸度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 第72-74页 |
5.5.6 试片的疏水性测试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5.5.7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 | 第75-77页 |
5.5.8 原子力显微镜微观形貌分析 | 第77-78页 |
5.5.9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78-80页 |
5.6 小结 | 第80-82页 |
6 缓蚀机理探讨 | 第82-86页 |
6.1 小结 | 第85-86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7.1 结论 | 第86-87页 |
7.2 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发明专利目录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