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自组装膜概述 | 第10-13页 |
1.1.1 金硫自组装膜概述 | 第11-12页 |
1.1.2 硅烷自组装膜概述 | 第12-13页 |
1.2 多晶型与共晶现象 | 第13-16页 |
1.2.1 多晶型现象 | 第13-14页 |
1.2.2 多晶型调控方法与检测手段 | 第14页 |
1.2.3 共晶现象 | 第14-15页 |
1.2.4 共晶制备方法与检测手段 | 第15-16页 |
1.3 自组装膜调控晶体生长过程 | 第16-18页 |
1.3.1 自组装膜调控晶体生长过程机理 | 第16页 |
1.3.2 自组装膜调控晶体生长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分子模拟技术 | 第18-20页 |
1.4.1 分子模拟简介 | 第18-20页 |
1.4.2 分子模拟对自组装膜调控晶体生长研究的辅助作用 | 第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金硫自组装膜分子模拟 | 第22-29页 |
2.1 3-巯基丙酸(MPA)分子模型建立 | 第22页 |
2.2 力场校验 | 第22-24页 |
2.3 3-巯基丙酸(MPA)自组装膜动力学模拟 | 第24-28页 |
2.3.1 3-巯基丙酸(MPA)自组装膜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24-25页 |
2.3.2 3-巯基丙酸(MPA)自组装膜动力学模拟计算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金硫自组装膜对多晶型调控分子模拟 | 第29-43页 |
3.1 晶习模拟 | 第29-31页 |
3.1.1 茶碱晶习模拟 | 第29-30页 |
3.1.2 L-丝氨酸晶习模拟 | 第30-31页 |
3.1.3 富马酸晶习模拟 | 第31页 |
3.2 晶面分析 | 第31-36页 |
3.2.1 茶碱晶面分析 | 第31-33页 |
3.2.2 L-丝氨酸晶面分析 | 第33-35页 |
3.2.3 富马酸晶面分析 | 第35-36页 |
3.3 自组装膜分子与晶面对接及结合能计算 | 第36-42页 |
3.3.1 自组装膜分子与茶碱晶面对接及结合能计算 | 第37-39页 |
3.3.2 自组装膜分子与L-丝氨酸晶面对接及结合能计算 | 第39-40页 |
3.3.3 自组装膜分子与富马酸晶面对接及结合能计算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金硫自组装膜对多晶型调控实验研究 | 第43-55页 |
4.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3-45页 |
4.2 实验研究 | 第45-47页 |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5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45-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4.3.1 自组装膜表征 | 第47-48页 |
4.3.2 甲醇溶剂中茶碱多晶型在自组装膜表面的结晶 | 第48-50页 |
4.3.3 水-甲醇混合溶剂中茶碱多晶型在自组装膜表面的结晶 | 第50-51页 |
4.3.4 水-甲醇混合溶剂中茶碱多晶型在自组装膜表面的实验改进 | 第51-53页 |
4.3.5 L-丝氨酸及富马酸多晶型在自组装膜表面的结晶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硅烷自组装膜分子模拟 | 第55-66页 |
5.1 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S)自组装膜分子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5.1.1 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S)分子模型建立 | 第55页 |
5.1.2 Si(100)重构表面分子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5.2 力场校验 | 第56-58页 |
5.3 表面覆盖度计算 | 第58-62页 |
5.3.1 CPS分子范德华表面计算 | 第58-59页 |
5.3.2 表面覆盖度估算 | 第59页 |
5.3.3 表面覆盖度计算 | 第59-62页 |
5.4 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S)自组装膜动力学模拟 | 第62-65页 |
5.4.1 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S)自组装膜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62页 |
5.4.2 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S)自组装膜动力学模拟计算 | 第62-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硅烷自组装膜调控共晶选择性生长实验机理探究 | 第66-76页 |
6.1 实验研究 | 第66-69页 |
6.2 晶习模拟 | 第69页 |
6.3 晶面分析 | 第69-72页 |
6.4 自组装膜分子与晶面对接及结合能计算 | 第72-7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本文创新点 | 第77-78页 |
7.3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