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天津市近岸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前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浮游生物群落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1 浮游植物第13页
        1.2.2 微型浮游动物第13-14页
    1.3 浮游动物摄食第14-16页
        1.3.1 浮游动物摄食研究原理第14页
        1.3.2 浮游动物摄食类型第14-15页
        1.3.3 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方法进展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研究路线和方法第17-22页
    2.1. 站位设计第17-19页
    2.2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2.1 环境因子分析第19页
        2.2.2 浮游生物细胞分类和丰度分析第19-20页
        2.2.3 种质库建立第20页
        2.2.4 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综合效应第20-22页
3 实验数据和结果第22-64页
    3.1 天津市沿海调查研究的总体概况第22页
    3.2 天津近岸藻种库的建立与维护第22-24页
    3.3 天津市沿海的环境背景第24-31页
        3.3.1 近岸环境条件第24-27页
        3.3.2 近海环境条件第27-31页
    3.4 天津近岸(三个站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第31-36页
        3.4.1 浮游植物第31-34页
        3.4.2 浮游纤毛虫第34-36页
    3.5 天津市近岸浮游植物生长与摄食研究第36-44页
        3.5.1 叶绿素a浓度分粒级组成第36-38页
        3.5.2 浮游植物总的生长率、摄食死亡率和净生长率的周年变化第38-40页
        3.5.3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与摄食率的周年变化第40-41页
        3.5.4 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影响第41-44页
    3.6 天津市近海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第44-59页
        3.6.1 浮游植物第44-52页
        3.6.2 浮游纤毛虫第52-59页
    3.7 天津市近海浮游植物生长与摄食研究第59-64页
        3.7.1 实验概况第59页
        3.7.2 近海浮游植物生长与摄食的季节变化第59页
        3.7.3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与摄食率死亡率的变化第59-64页
4 分析与讨论第64-67页
    4.1 温度对浮游动物摄食的影响第64页
    4.2 本研究与世界海湾对比第64页
    4.3 天津市沿海不同区域浮游生物的比较第64-67页
        4.3.1 环境因素差异第64-65页
        4.3.2 优势种组成差异第65页
        4.3.3 浮游生物丰度差异第65-66页
        4.3.4 总生长率和摄食率的差异第66页
        4.3.5 对初级生产的摄食压力差异第66-67页
5 结论第67-68页
6 展望第68-69页
7 参考文献第69-75页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5-76页
9 致谢第76-77页
附录第77-83页
    附表1. 浮游植物种名录第77-81页
    附表2. 浮游纤毛虫种名录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海域石油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降解途径的研究
下一篇:高效产氢肠杆菌的产氢代谢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