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湍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2.2 固液两相流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1.2.3 杂质泵的磨损机理研究 | 第19-2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离心泵理论及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 第22-28页 |
2.1 离心泵概述 | 第22-23页 |
2.1.1 工作原理 | 第22页 |
2.1.2 离心泵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 离心泵基本方程 | 第23-25页 |
2.2.1 离心泵单流体理论扬程 | 第23-24页 |
2.2.2 离心泵固液两相流理论扬程 | 第24-25页 |
2.2.3 离心泵计算扬程与效率 | 第25页 |
2.3 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 第25-27页 |
2.3.1 连续方程 | 第26页 |
2.3.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6页 |
2.3.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6-27页 |
2.3.4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固液两相湍流数学计算模型 | 第28-42页 |
3.1 湍流计算方法及其分类 | 第28-32页 |
3.1.1 Reynolds平均法(RANS) | 第28-31页 |
3.1.2 大涡模拟(LES)模型 | 第31-32页 |
3.2 两相流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3.2.1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 第32-33页 |
3.2.2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 第33-34页 |
3.2.3 拉格朗日—拉格朗日方法 | 第34页 |
3.3 流场中颗粒运动的模型——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 第34-38页 |
3.3.1 单颗粒运动模型 | 第34-37页 |
3.3.2 颗粒轨道模型 | 第37-38页 |
3.4 颗粒与壁面相互作用模型 | 第38-40页 |
3.4.1 碰撞反弹模型 | 第38-39页 |
3.4.2 捕捉模型 | 第39-40页 |
3.4.3 颗粒逃逸模型 | 第40页 |
3.5 计算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离心杂质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 第42-66页 |
4.1 CFD软件介绍 | 第42-43页 |
4.2 计算几何模型构建 | 第43-48页 |
4.2.1 离心杂质泵基本参数 | 第43页 |
4.2.2 离心泵流体域三维建模 | 第43-45页 |
4.2.3 离心杂质泵流道网格处理 | 第45-48页 |
4.3 计算方案设计 | 第48-52页 |
4.3.1 初始条件参数计算 | 第48页 |
4.3.2 边界条件处理 | 第48-50页 |
4.3.3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与求解 | 第50-51页 |
4.3.4 计算方案 | 第51-52页 |
4.4 清水工况下离心杂质泵内部流道湍流场数值模拟 | 第52-54页 |
4.4.1 离心杂质泵内特性分析 | 第52-54页 |
4.4.2 离心杂质泵外特性分析 | 第54页 |
4.5 基于欧拉—欧拉模型的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 第54-65页 |
4.5.1 固相体积分数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4.5.2 固相颗粒直径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57-63页 |
4.5.3 固相体积分数和固相颗粒直径对离心泵外特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离心杂质泵磨损特性分析 | 第66-86页 |
5.1 磨损机理探讨 | 第67-71页 |
5.1.1 Finnie冲蚀磨损模型 | 第67-68页 |
5.1.2 Roco壁面摩擦磨损模型 | 第68-69页 |
5.1.3 TG磨损模型 | 第69页 |
5.1.4 颗粒滑擦与碰撞磨损模型 | 第69-71页 |
5.2 基于离散相模型的磨损特性分析 | 第71-74页 |
5.2.1 离散相介质的参数 | 第71页 |
5.2.2 磨损模型选择 | 第71-72页 |
5.2.3 离心泵内部固相颗粒运动规律 | 第72-74页 |
5.3 不同固相颗粒直径下磨损分析 | 第74-79页 |
5.3.1 不同固相颗粒直径对过流零部件冲蚀磨损 | 第75-79页 |
5.3.2 固相颗粒直径对扬程和效率的影响 | 第79页 |
5.4 不同固相冲击速度下磨损分析 | 第79-84页 |
5.4.1 固相颗粒冲击速度对过流零部件的冲蚀磨损 | 第80-83页 |
5.4.2 固相颗粒冲击速度对扬程和效率的影响 | 第83-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论文成果总结 | 第8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