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基于电感耦合的近距离无线供电关键模块设计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芯片级电感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简介第15-17页
    1.3 电力线自取能技术介绍第17-19页
    1.4 论文内容安排第19-20页
第2章 电感耦合模型建立与优化第20-27页
    2.1 电感耦合等效电路第20-23页
    2.2 片上电感模型第23-24页
    2.3 电感设计原则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片上电感设计及仿真第27-40页
    3.1 片上电感结构与特性第27-31页
        3.1.1 平面螺旋电感第27-28页
        3.1.2 多层结构电感第28-29页
        3.1.3 片上电感特性第29-31页
    3.2 片上电感仿真方法第31-35页
        3.2.1 模型构建第31页
        3.2.2 仿真环境的构建第31-35页
    3.3 片上电感仿真结果第35-39页
        3.3.1 形状对比第35-37页
        3.3.2 多层金属并联电感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芯片系统电路设计及仿真第40-61页
    4.1 逆变电路第40-44页
    4.2 整流电路第44-48页
    4.3 系统仿真第48-59页
        4.3.1 电感耦合系统第48-56页
        4.3.2 多相位纹波抑制系统第56-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电感耦合特殊应用—电力线自取能系统第61-72页
    5.1 线圈模型建立及原理分析第61-63页
    5.2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第63页
    5.3 实验测试及分析第63-71页
        5.3.1 线圈测试第63-67页
        5.3.2 整流滤波模块仿真第67-71页
    5.4 实验及仿真总结第71-7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第72-73页
    6.2 研究展望第73-74页
参考论文第74-77页
作者简历第77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penADR的智能电网集成互动终端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数值微分的大电网特征值灵敏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