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中“智慧国土”建设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5-16页
2 相关内涵与理论基础第16-23页
    2.1 内涵界定第16-20页
        2.1.1 土地管理概念第16页
        2.1.2 土地管理的内容第16-19页
        2.1.3 智慧国土概念第19页
        2.1.4 智慧国土内容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土地资源理论第20-21页
        2.2.2 土地管理理论第21-22页
        2.2.3 信息化理论第22-23页
3 智慧国土建设现状及必要性分析第23-31页
    3.1 我国部分省(市)智慧国土建设的现状第23-26页
        3.1.1 我国部分省(市)智慧国土建设情况第23-24页
        3.1.2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测绘服务的信息化和智慧化现状第24-26页
    3.2 我国部分省市智慧国土建设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6-28页
        3.2.1 智慧国土建设中的问题第26-27页
        3.2.2 智慧国土建设中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28页
    3.3 "智慧国土"建设必要性分析第28-31页
        3.3.1 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第28页
        3.3.2 减少土地资源消耗的需求第28-29页
        3.3.3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第29页
        3.3.4 土地管理工作的要求第29-30页
        3.3.5 土地伦理的道德要求第30-31页
4 "智慧国土"建设成果与问题:以泰安市为例的分析第31-55页
    4.1 泰安市国土信息化建设概况第31-36页
        4.1.1 "一张图"数据库建设情况第32-33页
        4.1.2 三大平台建设情况第33-34页
        4.1.3 泰安市国土测绘服务情况第34-36页
    4.2 泰安市"智慧国土"建设具体实施情况第36-50页
        4.2.1 "智慧国土"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第36-37页
        4.2.2 "一张图工程"的建设内容第37-38页
        4.2.3 第一大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第38-42页
        4.2.4 第二大平台: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第42-45页
        4.2.5 第三大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第45-50页
    4.3 泰安市"智慧国土"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第50-55页
        4.3.1 泰安市"智慧国土"建设成果第50-51页
        4.3.2 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51-55页
5 "智慧国土"体系的构建第55-63页
    5.1 "智慧国土"体系框架第55-56页
        5.1.1 政策标准第55页
        5.1.2 基础设施第55-56页
        5.1.3 技术支持第56页
        5.1.4 运行管理第56页
        5.1.5 应用服务第56页
    5.2 "智慧国土"体系优化第56-59页
        5.2.1 基于物联网的体系优化第56-58页
        5.2.2 基于云计算的体系优化第58-59页
    5.3 智慧国土体系构建的实施对策第59-63页
        5.3.1 确保纵向和横向的信息共享第60页
        5.3.2 推进政务公开第60页
        5.3.3 做好保密信息第60页
        5.3.4 建立信息的更新机制第60-61页
        5.3.5 增加公众的参与度第61页
        5.3.6 加大智慧化宣传力度第61页
        5.3.7 引入市场化运作,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第61页
        5.3.8 促进平台模式多样化第61页
        5.3.9 做好国土智慧化整体规划第61-63页
6 "智慧国土"建设的博弈分析第63-69页
    6.1 "智慧国土"的运作模式第63-65页
        6.1.1 政府主导模式第63页
        6.1.2 运营商主导模式第63-64页
        6.1.3 合资共建模式第64页
        6.1.4 "智慧国土"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第64-65页
    6.2 "智慧国土"建设运作模式的选择第65-69页
        6.2.1 变量、假设和参数第65-66页
        6.2.2 博弈过程分析第66-6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7.1 研究结论第69-70页
    7.2 研究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后记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下的街区型住宅小区建设研究
下一篇:中澳自贸区建立对中国乳制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