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间舞蹈论文

河南沁阳民间社火舞蹈“高抬火轿”之探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1页
    1.1 选题的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第10-11页
第2章 民间社火和“高抬火轿”的历史渊源第11-22页
    2.1 民间社火的历史渊源第11-13页
    2.2 河南沁阳的人文地理环境第13页
    2.3 “抬花轿”的历史渊源第13-16页
        2.3.1 偷娶说第14-15页
        2.3.2 送嫁改革说第15页
        2.3.3 历险说第15-16页
    2.4 “踩高跷”的历史渊源第16-18页
        2.4.1 模仿说第16-17页
        2.4.2 劳动说第17页
        2.4.3 图腾崇拜说第17页
        2.4.4 社火创造说第17-18页
    2.5 音乐大师朱载堉与“高抬火轿”第18-22页
第3章 “高抬火轿”表演的形态结构特征第22-36页
    3.1 “高抬火轿”表演中的“花轿”和“高跷”第22-25页
        3.1.1 高抬火轿表演中的“花轿”第22-23页
        3.1.2 高抬火轿表演中的“高跷”第23-25页
    3.2 “高抬火轿”表演的舞队组成第25-27页
    3.3 “高抬火轿”表演的主要内容和表演程式第27-30页
        3.3.1 高抬火轿表演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3.3.2 表演程式第29-30页
    3.4 “高抬火轿”表演的基本特征第30-31页
    3.5 “高抬火轿”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舞姿第31-33页
    3.6 “高抬火轿”表演中的服饰道具和音乐第33-36页
        3.6.1 高抬火轿表演中的服饰道具第33页
        3.6.2 高抬火轿表演的音乐伴奏第33-36页
第4章 “高抬火轿”表演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第36-43页
    4.1 “高抬火轿”表演的舞蹈文化思想内涵第36-37页
    4.2 高抬火轿的主要价值第37-38页
    4.3 “高抬火轿”的濒危状况第38-39页
    4.4 “高抬火轿”表演的传承普系第39-41页
    4.5 “高抬火轿”表演的保护传承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附录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恩纳斯托·莱库纳《安达卢西亚组曲》创作与演奏研究
下一篇:秦风秦韵话胡琴--以陕西二胡艺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