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6-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4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1.4.2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 1.5 创新点 | 第24-2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6-39页 |
| 2.1 公司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 第26-32页 |
| 2.1.1 影响公司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 | 第26-28页 |
| 2.1.2 影响公司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 | 第28-32页 |
| 2.2 公司技术创新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研究 | 第32-34页 |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2-33页 |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3-34页 |
| 2.3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公司技术创新影响研究 | 第34-37页 |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4-36页 |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6-37页 |
| 2.4 文献评述 | 第37-39页 |
| 3. 理论分析 | 第39-49页 |
| 3.1 基本定义 | 第39-41页 |
| 3.1.1 公司技术创新 | 第39-40页 |
| 3.1.2 机构投资者 | 第40-41页 |
| 3.2 基础理论 | 第41-43页 |
| 3.2.1 创新理论 | 第41-42页 |
| 3.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2-43页 |
| 3.3 作用机理分析 | 第43-49页 |
| 3.3.1 成本效益分析 | 第43页 |
| 3.3.2 机构股东积极主义 | 第43-45页 |
| 3.3.3 生涯模型 | 第45-49页 |
| 4. 现状与问题 | 第49-52页 |
| 4.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49-50页 |
| 4.2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50-52页 |
| 5. 研究设计 | 第52-61页 |
| 5.1 研究假设 | 第52-55页 |
| 5.1.1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52-53页 |
| 5.1.2 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技术创新影响差异 | 第53-54页 |
| 5.1.3 公司技术创新对于公司产品市场业绩、资本市场价值影响 | 第54-55页 |
|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5-56页 |
| 5.3 变量设置 | 第56-59页 |
| 5.3.1 被解释变量 | 第56页 |
| 5.3.2 解释变量 | 第56页 |
| 5.3.3 控制变量 | 第56-59页 |
| 5.4 实证模型设计 | 第59-61页 |
| 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1-71页 |
| 6.1 描述性统计 | 第61-62页 |
| 6.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2-68页 |
| 6.2.1 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情况回归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6.2.2 分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回归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 6.2.3 公司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回归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 6.3 稳健性检验 | 第68-71页 |
| 6.3.1 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回归 | 第68-69页 |
| 6.3.2 工具变量回归 | 第69-71页 |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1-75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71-73页 |
| 7.2 政策建议 | 第73-74页 |
| 7.3 研究局限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后记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