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刑罚的运用论文

我国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刑现状研究--以华东地区某重刑犯监狱为视角

中文提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3-15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一、死缓限制减刑相关周边理论研究第15-26页
    (一)关于监禁刑的研究第15-17页
        1.刑罚体系第15页
        2.刑罚体系与监禁刑第15页
        3.监禁刑属性及我国的监禁刑体系第15-16页
        4.监禁刑刑罚价值及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第16-17页
    (二)死缓限制减刑的研究第17-21页
        1.死刑第17页
        2.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第17-18页
        3.死缓限制减刑第18-19页
        4.设立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法理依据第19-21页
    (三)我国现有刑罚制度中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与监禁刑的关系第21-24页
        1.死刑与监禁刑的差异性第21-22页
        2.死缓与监禁刑内在联系第22页
        3.缺乏限制减刑条款的死缓缺乏应有的严厉性第22-23页
        4.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价值第23-24页
    (四)死缓限制减刑研究方法第24-26页
        1.文献法第24页
        2.问卷法第24页
        3.访谈法第24-25页
        4.小组工作法第25-26页
二、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个体特点研究第26-33页
    (一)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基本情况第26-27页
        1.从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年龄结构上看,押犯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第26页
        2.从受到教育程度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受到教育的程度低第26-27页
        3.从职业结构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职业结构以无业和农林渔牧为主第27页
        4.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所涉罪名均为重罪,社会危害性大,人身危险性高,主观恶习深第27页
    (二)限制减刑罪犯的改造心理分析第27-30页
        1.死缓限制减刑罪犯人际交往掩饰性强第28页
        2.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群体认知简单且偏执度高第28页
        3.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在心理上两级心理病态杂糅第28-29页
        4.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违规意志强烈第29页
        5.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心理伪装性强第29-30页
        6.少数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具有较强被害心理与心理戒备度第30页
    (三)限制减刑罪犯病态攻击行为分析第30-33页
        1.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为具有较强攻击性第30-31页
        2.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攻击行为对象特定指向与对象泛化并存第31-33页
三、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服刑特点分析第33-36页
    (一)无知无畏,积极违规第33-34页
    (二)万念俱灰,积极求死第34-35页
        1.对原审判决不满第35页
        2.对未来生活悲观失望第35页
    (三)消极对抗,投机改造第35-36页
四、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刑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36-40页
    (一)行刑上不适应第36页
        1.监狱监管安全设施标准太低无法应对限制减刑罪犯服刑带来的风险第36页
        2.当前的混合关押行刑模式难以应对限制减刑罪犯改造中出现的问题第36页
    (二)管理上有难度第36-38页
        1.传统的奖励激励失灵第36-37页
        2.传统的处遇激励失灵第37-38页
    (三)教育上有误区第38-40页
        1.盲目恐惧第38页
        2.盲目排斥第38-39页
        3.盲目激励第39-40页
五、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未来行刑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第40-43页
    (一)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改造动机弱化第40-41页
        1.因刑期较长造成的改造动机弱化第40页
        2.因现行狱内各项服刑制度对自身改造动机造成弱化第40-41页
    (二)死缓限制减刑在互相比较中易心理失衡第41页
    (三)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社会支持系统差第41-43页
        1.限制减刑罪犯刑满后,因个人生计无法解决而诱发再犯罪第41页
        2.限制减刑罪犯刑满后,因长期脱离社会,近亲属变故较大第41-42页
        3.限制减刑罪犯出于对出狱后生活的恐惧,在临出狱前选择对抗违规第42-43页
六、相关对策探讨第43-48页
    (一)加强硬件投入,提高监管安全戒备度,逐步实现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集中关押第43-44页
    (二)抓牢监管安全,罪犯管理从严从紧,确保万无一失第44-45页
        1.抓好联号管理制度第44页
        2.建立工具管制制度第44页
        3.抓好罪犯流动管理第44-45页
    (三)抓好处遇管理,扩大处遇激励管理,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第45-46页
        1.原有处遇制度等级差异不明显,处遇种类相对不足第45页
        2.限制减刑罪犯处遇要充分体现激励,发挥管理的作用第45页
        3.现在限制减刑罪犯处遇可以适当增加种类,激发起改造积极性第45-46页
    (四)充分发挥劳动改造的教育职能第46-48页
        1.根据限制减刑罪犯特点,合理安排劳动项目第46页
        2.根据罪犯人身风险情况,合理安排劳动岗位第46-47页
        3.在刑务劳作上,完善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思考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律师庭外言论的边界与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