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丘陵区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湿地生态的影响及调控措施研究--以安谷水电站为例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1章 绪论第17-3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2页
        1.2.1 湿地生态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2 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价研究第20-23页
        1.2.3 湿地代表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3-25页
        1.2.4 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湿地生态影响研究第25-27页
        1.2.5 湿地生态调控措施研究第27-32页
    1.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4-4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4-37页
        2.1.1 研究区范围第34页
        2.1.2 自然环境概况第34-35页
        2.1.3 安谷水电站概况第35-36页
        2.1.4 比照水电站概况第36-37页
    2.2 研究目标第37页
    2.3 研究内容第37-38页
    2.4 研究方法第38页
    2.5 研究技术路线第38-41页
第3章 工程建设对湿地生境的影响第41-60页
    3.1 湿地类型分析第41页
    3.2 湿地生境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第41-51页
        3.2.1 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构建第41-43页
        3.2.2 湿地生境评价样点选择第43-45页
        3.2.3 湿地生境现状评价第45-48页
        3.2.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演变趋势分析第48-51页
    3.3 对湿地空间格局的影响第51-54页
        3.3.1 湿地空间结构影响第51-53页
        3.3.2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第53-54页
    3.4 对河流湿地水域环境的影响第54-58页
        3.4.1 水文情势影响第54-56页
        3.4.2 河流水温影响第56-57页
        3.4.3 河流水质影响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工程建设对区域植物的影响第60-68页
    4.1 区域植物现状第60-63页
        4.1.1 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现状第60-62页
        4.1.2 浮游植物现状第62-63页
    4.2 对区域植物的影响第63-67页
        4.2.1 陆生和湿生植物影响第63-64页
        4.2.2 浮游植物影响第64-65页
        4.2.3 工程建设区植物总生物量影响第65-67页
    4.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工程建设对陆生动物的影响第68-82页
    5.1 陆生动物现状第68-70页
    5.2 对陆生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第70-71页
    5.3 对陆生动物遗传习性的影响预测第71-81页
        5.3.1 四川狭口蛙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72-76页
        5.3.2 饰纹姬蛙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第76-80页
        5.3.3 陆生动物遗传习性影响预测第80-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6章 工程建设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第82-95页
    6.1 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第82-91页
        6.1.1 鱼类资源现状第82-86页
        6.1.2 鱼类生境变化分析第86-90页
        6.1.3 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第90-91页
    6.2 工程建设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第91-94页
        6.2.1 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现状第91-92页
        6.2.2 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第92-94页
    6.3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7章 研究区湿地生态调控措施研究第95-130页
    7.1 生态调控的理论基础和总体布局第95-99页
        7.1.1 调控措施研究方法第95页
        7.1.2 主要的生态调控技术第95-96页
        7.1.3 调控措施选取的原则第96-97页
        7.1.4 调控措施总体布局第97-99页
    7.2 下泄生态流量措施第99-104页
        7.2.1 湿地植物需水量第100-101页
        7.2.2 湿地土壤需水量第101-102页
        7.2.3 生物栖息场地需水量第102-103页
        7.2.4 当地居民取用水量第103页
        7.2.5 计算结果第103-104页
    7.3 河网水系生态保护措施第104-109页
        7.3.1 河网水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4-107页
        7.3.2 河网水系配水研究第107-109页
    7.4 河道生态护岸措施研究第109-110页
        7.4.1 岸线布置第109-110页
        7.4.2 岸坡型式第110页
    7.5 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第110-120页
        7.5.1 鱼类栖息地保护与建设措施研究第111-117页
        7.5.2 过鱼设施研究第117-119页
        7.5.3 增殖放流措施研究第119-120页
    7.6 典型湿地区修复与建设措施第120-126页
        7.6.1 典型湿地区选址第120页
        7.6.2 放水闸下游湿地生态修复与建设区第120-121页
        7.6.3 太平副坝人工湿地建设区第121-122页
        7.6.4 库湾消落区滨水湿地建设区第122-123页
        7.6.5 枢纽区滨水湿地建设区第123-125页
        7.6.6 泄洪渠湿地生态生境重塑区第125页
        7.6.7 金坝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区第125-126页
    7.7 配套行政管理措施第126-128页
    7.8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8章 调控措施效果初步研究第130-136页
    8.1 调控措施实施情况第130-134页
    8.2 调控效果初步分析预测第134-136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应成都平原栽培的核桃无性系评价和筛选
下一篇:川西高山森林林窗位置对两种灌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