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行为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概要框架 | 第14-15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与预警方法 | 第16-20页 |
2.1 行为安全理论 | 第16-17页 |
2.2 行为安全与煤矿安全管理的结合 | 第17-18页 |
2.3 煤矿行为安全预警方法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分析 | 第20-25页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20页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20页 |
3.1.3 社会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3.2.1 系统功能需求 | 第21页 |
3.2.2 系统性能需求 | 第21-22页 |
3.3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2页 |
3.4 系统开发方法 | 第22-23页 |
3.5 系统开发技术 | 第23-24页 |
3.5.1 ASP.NET技术 | 第23页 |
3.5.2 ORACLE数据库技术 | 第23-24页 |
3.5.3 Web service技术 | 第2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设计 | 第25-47页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5页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5-29页 |
4.2.1 系统开发模式 | 第25-26页 |
4.2.2 系统开发环境 | 第26页 |
4.2.3 系统架构设计 | 第26-27页 |
4.2.4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7-29页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29-38页 |
4.3.1 数据库选型 | 第29-30页 |
4.3.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30-33页 |
4.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第33-38页 |
4.4 系统详细设计 | 第38-46页 |
4.4.1 系统登录 | 第38-39页 |
4.4.2 基础信息 | 第39-40页 |
4.4.3 行为安全预警 | 第40页 |
4.4.4 应急预案 | 第40-41页 |
4.4.5 一通三防 | 第41-42页 |
4.4.6 安全评估 | 第42-44页 |
4.4.7 事故管理 | 第44-45页 |
4.4.8 公告通知 | 第45-46页 |
4.4.9 系统维护 | 第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47-60页 |
5.1 系统实现 | 第47-56页 |
5.1.1 系统登录 | 第47-48页 |
5.1.2 基础信息模块 | 第48-49页 |
5.1.3 行为安全预警 | 第49-51页 |
5.1.4 应急预案模块 | 第51页 |
5.1.5 一通三防模块 | 第51-52页 |
5.1.6 安全评估模块 | 第52-54页 |
5.1.7 事故管理模块 | 第54-55页 |
5.1.8 系统维护模块 | 第55-56页 |
5.2 系统测试 | 第56-58页 |
5.2.1 系统测试原则 | 第56页 |
5.2.2 系统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5.2.3 系统测试用例及结果 | 第57-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1 | 第66-71页 |
附录 2 | 第71-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