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中国沿海才女虫属复合体的分类学和组织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才女虫属复合体的研究进展第11-18页
 1 才女虫属复合体的介绍第11页
 2 才女虫属复合体的研究现状第11-17页
   ·才女虫属复合体的分类学第11-13页
   ·才女虫属复合体的生殖方式第13-14页
   ·才女虫属复合体的生活史第14-15页
   ·才女虫属复合体的栖居习性和环境第15-16页
   ·才女虫属复合体凿洞机制第16-17页
 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沿海才女虫属复合体分子学鉴定第18-24页
   ·前言第18页
   ·材料方法第18-20页
     ·样品采集第18-19页
     ·DNA提取第19-20页
     ·PCR扩增第20页
     ·检测测序第20页
   ·结果第20-22页
     ·七种才女虫属复合体COⅠDNA序列第20-21页
     ·沿海才女虫属复合体系统发育树第21-22页
   ·讨论第22-24页
     ·沿海才女虫属复合体的分布第22-23页
     ·沿海才女虫属复合体的栖息习性第23-24页
第三章 短触手才女虫和陵水才女虫的形态学研究第24-37页
   ·前言第24页
   ·材料第24-25页
     ·材料来源第24页
     ·主要仪器第24-25页
   ·方法第25页
     ·短触手才女虫的收集第25页
     ·陵水才女虫的收集第25页
     ·形态观察第25页
     ·手动绘图第25页
   ·结果第25-33页
     ·陵水才女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第25-30页
     ·短触手才女虫的寄生部位及其卵的特征第30-31页
     ·短触手才女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第31-33页
   ·讨论第33-37页
     ·短触手才女虫的鉴定第33页
     ·短触手才女虫的卵袋类型第33-34页
     ·短触手才女虫的摄食方式第34页
     ·新种陵水才女虫的鉴定第34-37页
第四章 短触手才女虫属复合体组织学研究第37-44页
   ·前言第37页
   ·实验材料第37-38页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37页
     ·溶液配制第37-38页
     ·主要仪器第38页
   ·方法第38-39页
     ·连续石蜡切片第38页
     ·H.E染色第38-39页
   ·结果第39-42页
     ·短触手才女虫内部结构特征第39-42页
   ·讨论第42-44页
     ·短触手才女虫组织结构的分析第42页
     ·短触手才女虫的凿洞机制分析第42-43页
     ·短触手才女虫对宿主的危害第43-44页
第五章 南通新种才女虫线粒体基因全长基因的获得第44-50页
   ·前言第44页
   ·材料方法第44-45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DNA提取第44页
     ·long PCR扩增第44页
     ·检测测序第44-45页
     ·测序分析第45页
   ·结果第45-48页
     ·Polydora sp.线粒体基因构成及非编码区第45-47页
     ·Polydora sp.线粒体基因直线图第47-48页
   ·讨论第48-50页
     ·Polydora sp.线粒体基因分析第48页
     ·Met转运RNA基因的作用第48页
     ·Polydora sp.才女虫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第48-50页
全文总结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附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因组编辑新技术对猪CCR5基因的靶向作用
下一篇:白藜芦醇对猪冷冻精子细胞凋亡及凋亡途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