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理论价值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1页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 | 第11页 |
·实例研究法 | 第11页 |
·综合研究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服务空间研究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3-14页 |
·城市功能空间 | 第13页 |
·服务空间 | 第13-14页 |
·服务空间集聚与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9页 |
·服务业空间集聚和布局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服务业区位空间类型 | 第15-17页 |
·服务业空间区位选择机制 | 第17-18页 |
·服务业空间区位选择与布局特征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长春市服务空间演变过程分析 | 第23-36页 |
·老城区服务空间形成阶段(1800-1898) | 第23-24页 |
·老城区服务空间形成背景分析 | 第23页 |
·老城区服务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满铁附属地服务空间扩展阶段(1898-1931) | 第24-26页 |
·满铁附属地服务空间扩展背景分析 | 第24-25页 |
·满铁附属地服务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伪满时期服务空间地域形成与完善阶段(1931-1949) | 第26-27页 |
·伪满时期服务空间地域形成与完善背景分析 | 第26页 |
·伪满时期服务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计划经济时期长春市服务空间发展演变分析(1949-1978) | 第27-28页 |
·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 | 第27页 |
·计划经济时期长春市服务空间发展演变背景分析 | 第27页 |
·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城市区域化时期服务空间发展状况(1978-现今) | 第28-36页 |
·城市区域化时期服务业扩散发展背景分析 | 第28页 |
·城市区域化时期服务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 第28-36页 |
第四章 长春市服务空间现状分析 | 第36-45页 |
·服务空间界定 | 第36页 |
·长春市服务空间总体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长春市服务空间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洛伦茨曲线法 | 第37-38页 |
·扇环分析法 | 第38-39页 |
·各类型服务地块分异特征 | 第39-41页 |
·长春市服务空间类型划分 | 第41-45页 |
·城市核心区 | 第42页 |
·北部片区 | 第42-43页 |
·东部片区 | 第43页 |
·西北部片区 | 第43页 |
·东南片区 | 第43-44页 |
·西南片区 | 第44页 |
·南部片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长春市服务空间问题诊断 | 第45-62页 |
·服务空间在城市空间重要作用性研究 | 第45-46页 |
·服务空间扩展对城市地域结构重要影响性研究 | 第45页 |
·服务空间变化对城市功能分区重要作用性研究 | 第45-46页 |
·服务空间演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变化重要影响研究 | 第46页 |
·服务功能用地与主要功能用地的景观格局特征 | 第46-49页 |
·研究对象 | 第46页 |
·研究方法和指标 | 第46-47页 |
·各区景观格局特征 | 第47-49页 |
·服务功能用地与其他功能用地的分异特征研究 | 第49-62页 |
·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工业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 第49-54页 |
·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 第54-59页 |
·服务空间与交通空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 第59-62页 |
第六章 长春市服务空间调整与优化 | 第62-66页 |
·长春市服务空间调整与优化指导原则 | 第62页 |
·协调性原则 | 第62页 |
·时序关联性原则 | 第62页 |
·构建和谐有序的城市功能空间原则 | 第62页 |
·长春市服务空间调整与优化方向研究 | 第62-64页 |
·南拓 | 第62-63页 |
·东进 | 第63页 |
·北引 | 第63页 |
·西展 | 第63-64页 |
·中优 | 第64页 |
·长春市服务空间调整与优化格局展望 | 第64-66页 |
·主中心区 | 第64页 |
·副中心区 | 第64页 |
·服务空间组团区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68页 |
·基本结论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