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前言 | 第12页 |
·有序介孔分子筛 | 第12-22页 |
·分子筛合成机理 | 第13-15页 |
·分子筛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分子筛SBA-15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SBA-15的改性 | 第18-21页 |
·改性分子筛SBA-15的应用 | 第21-22页 |
·分子筛限域效应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CO_2加氢甲烷化反应现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化学原料及仪器 | 第26-27页 |
·主要实验原料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SBA-15及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分子筛SBA-15的制备 | 第27-2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分子筛SBA-15及催化剂表征 | 第28-31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热重分析(TG) | 第2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9-30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30页 |
·比表面及孔径结构分析(BET) | 第30页 |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30-31页 |
·催化剂评价体系 | 第31-33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31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分子筛SBA-15的制备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不同酸对SBA-15的结构影响 | 第34-36页 |
·HCL用量的分析 | 第36-38页 |
·HCl用量的SEM分析 | 第38-39页 |
·HNO_3用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HCl处理的SBA-15的TEM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限域条件下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方法 | 第43-58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页 |
·含镍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不同镍含量制备Ni/SBA-15催化剂 | 第44页 |
·不同溶剂条件下制备 7%Ni/SBA-15催化剂 | 第44页 |
·不同酸处理条件下制备 7%Ni/SBA-15催化剂 | 第44页 |
·镍含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4-48页 |
·不同镍含量的XRD分析 | 第44-45页 |
·不同镍含量的BET分析 | 第45-47页 |
·不同镍含量的TPR分析 | 第47-48页 |
·不同溶剂极性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不同溶剂极性的催化剂XRD分析 | 第48-49页 |
·不同溶剂极性的催化剂TPR分析 | 第49-50页 |
·不同酸处理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50-53页 |
·不同酸的催化剂XRD分析 | 第50-52页 |
·不同酸的催化剂TG分析 | 第52页 |
·不同酸的催化剂TPR分析 | 第52-53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53-57页 |
·不同含量镍的催化剂活性 | 第53-54页 |
·不同极性溶剂的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4-56页 |
·不同酸处理的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镍纳米颗粒负载催化剂制备及评价 | 第58-67页 |
·前言 | 第58页 |
·镍纳米颗粒的不同制备方法 | 第58-59页 |
·不同方法制备镍纳米颗粒 | 第58-59页 |
·不同负载方法制备镍负载催化剂 | 第59页 |
·不同制备镍纳米颗粒的XRD分析 | 第59-61页 |
·限域效应下镍纳米颗粒的TPR分析 | 第61-63页 |
·淀粉法处理 7%镍催化剂TEM分析 | 第63-64页 |
·限域效应下镍纳米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铜金属掺杂对镍基催化剂的影响 | 第67-73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页 |
·不同铜镍比催化剂的制备 | 第6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8页 |
·不同铜镍比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68-69页 |
·不同铜镍比催化剂的TPR分析 | 第69-70页 |
·不同铜镍比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工作总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